日相的“传家宝刀”
日本现行宪法第7条第3款和第69条,在制度和行政层面规定,国会众议院的解散权限,虽然列为天皇“国事行为”之一,但必须基于内阁的“助言和承认”(即提出和认可),因此归属于政府内阁,而实际上,它是首相独揽的权限。解散权和人事权,是首相“权威”的双料构成。首相以人事权摆平执政党,而以解散权威慑反对党。不过,日本的主要政党都盛行派阀政治,权力平衡是派阀政治的特征之一,所以首相实际上在人事安排时,很难专断独行,得和各派阀掌门协调人事,既要将其作为酬劳报答支持者,又在“举党一致”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经常以要职安抚竞争对手。而解散权在法理以及惯例上是首相独擅之权,行使发动时,当然需要从党利党略“审时度势”,却没有任何“咨询”义务,而且何时行使,端赖首相个人的自由判断,因此历来被称为首相的“传家宝刀”。
所谓传家宝刀,世代单传,人不得与共,所以“稀罕”为“宝”。传家宝刀,也是秘传利器,一旦出鞘,出其不意,“必杀”无疑。既然是传家宝刀,轻易不露锋芒,就像帝颛顼的“曳影”宝剑,平素只在匣里作“龙虎之吟”,要到“四方有事”时,才会“腾空而出”,克敌制胜。再说竞选国会议员,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众议院光法定选举12天期间,人均支出为2 300万日元(约合172万人民币),而经常跨年的准备阶段,费用更为可观。所以一般囊中羞涩者无缘于从政。一旦当选后,光“政党交付金”(即付给各政党的活动经费)一项,2010年的国家预算支出,为319.38亿日元,国会议员共720人,人均分配4 435万日元以上。从这一角度而论,从政的“投资”浩大,竞选成功后,最低的“回报”就是做满任期了。因此首相手里的解散权,人见人畏,除非胜算在握,没有人敢冒大不韪去挑战的。
传家宝刀重在“威慑”,不过一旦有事,就得试其霜刃了。最近操刀成功的实例,莫过于小泉纯一郎首相。他推行邮政改革,不仅反对党为反对而反对,党内“利益集团”也拼命反对。于是,他突然发动解散权,使出宝刀,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反对者纷纷落选,而胜选者多为其“子弟兵”,结果议案顺利通过。此方面最不成功的事例,则大概要属麻生太郎了。他从福田康夫手中接过相位,却一直斤斤计较在位之日的“长短”,害怕打破“短命首相”的历史纪录,不敢冒险发动解散权,结果延误了“亮剑”的最佳时机。他本人虽然幸免了“最短”纪录,却使得长年执政的自民党沦落下野。
当今的菅直人首相,当时在野问政,曾经辛辣地奚落嘲讽麻生空怀宝刀而不敢“出剑”道:“麻生首相手握传家宝刀,竟然害怕行使解散权,不敢拔剑,是一个癔病患者!”历史真是冤冤相报,曾几何时,践履相位的菅氏本人,也同样陷入“出刀”还是“不出刀”的“哈姆雷特困境”,而且尴尬的是,他的传家宝刀竟然要指向同党的潜在“造反者”。
菅氏于在野党时代,言辞犀利、攻讦凶猛,让他得到“刺儿菅”的别名。不过他的语录中,不乏“急就章”式的轻率空洞言论,也为他赢得“空菅”(即空芯管)的绰号。在朝野攻防战中,需要口舌灵活,需要“急智”,有时不免口不择言,甚至出言不慎,落人把柄。不过身为首相,应该谨言慎行,出口虽不至于字字珠玑,但切忌缺乏思虑的草率言论。看得出菅氏为相后比较克制,注意言行,不过其“持论”仍多浮薄轻率,经常露呈出“草根”本性。“菅式”语言的随意性和轻率性,给执政党带来困惑,也使他本人陷入了困境。
譬如他履任伊始,民意支持高腾,让他踌躇满志,提前举行参议院改选,试图趁势扭转国会的“扭曲”局面。本来他应该回到民主党竞选成功的原点,继续强调“国民生活第一”,提出兑现落实竞选诺言的具体措施。但他却抛开选民认可的竞选纲领,附和自民党消费税“增税”主张,一厢情愿地以为,“增税”既然不会成为两大政党政争的焦点,选民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忍痛”认同他的提案。在草率提出“增税”案后,他也不做充分说明,最后遭到了选民唾弃,使得民主党败北,比选前短少十余席位,国会“扭曲”局面更为严峻,执政党要在参议院通过法案,难上加难。但是菅氏及其民主党执行部,既不对败选引咎负责,也不对败局加以深刻反省检讨,让党内“非主流”的小泽、鸠山派系非常不满,最后导致小泽出马,和菅氏竞选党魁。从民主党政坛前台销声匿迹近三个月的小泽一郎,以其和菅氏迥异的从政手腕和风格,再度浮上台面,成为党内对抗菅氏的“待望”(期待的)人选。
党内150余名第一次当选的议员,多数担心菅首相无法改善“扭曲”国会的局面,最终被迫发动众议院解散权,而他们当中相当多数是在民主党运势高涨时趁势选上的,在选区缺乏实力,不敢期待再选,所以很多人将希望寄托于政治手腕高超又在在野党内拥有丰富人脉的小泽身上,指望他能运筹帷幄,合纵连横,通过政党间“重组”或者“联合”,扭转国会“扭曲”局面,避免政局恶化而解散国会,让他们未能做满一届议员便打道回府。
菅首相阵营的最初反应,荒腔走板,乏善可陈。先由菅内阁“看板”人物莲舫高调发声警告:“如果再次更换代表和首相,就只有(解散国会)再选举一条道了。”明显地向害怕解散的同党“一期生”(第一次当选者)代祭出“传家宝刀”。不过后来发现“恫吓”似乎并未发挥阻遏小泽支持者凝聚的威慑作用,菅首相亲自出马,连续几天在官邸分别召见多为“小泽子弟兵”的“一期生”。首先他尝试营造党内“和谐”气氛,一边作势从怀中抽出宝刀,一边说:“小泽氏是我们的传家宝刀,虽然不能经常拔刀,但关键时刻抽刀,就会为我们所用。(小泽)无所不能,就像扑克里的王牌,是一位独一无二的人,拥有非常的力量。”他把小泽说成是民主党的“传家宝刀”,明显言不由衷,但他对小泽力量的认识,想必是由衷之言。
基于他对小泽能量的体认,菅氏尝试“釜底抽薪”。为了安抚这些选举基盘脆弱的政坛新兵,防止他们聚集在小泽麾下和他“作对”,甚而把他们招纳到自己的阵营,他说,“要以政治主导改变从上到下的行政格局,为此要(各位)在三年间安下心来,从事于真正的改革事业。”还明白提出自己在三年后同日举行参众两院选举的构想。这无疑是宣布他在三年里不会从匣中取出“传家宝刀”,不会解散国会。菅氏的承诺,使得本来“跟定”小泽的新生议员们发生动摇,一部分转入观望,一部分投入菅氏阵营,让人见识到了宝刀的“神威”。不过“传家宝刀”所以“厉害”,就在于它不知何时会突然“亮剑”。做出具体承诺,很多论者认为是一种政治自我“去势”的行为,犯了“兵家大忌”。所以一时日本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菅氏为了一己一时再选的“短期”目标,不惜“尘封”传家宝刀的“愚痴”行为。
虽说是否以及何时“亮剑”,只有首相一人说了算,但在实际操作上,首相的决断还是受到“政局”的左右。三年不“亮剑”,其实是一种欠缺常识的幼稚想法。日本宪法第69条规定:“在众议院可决(内阁)不信任案,或者否决(内阁)信任案时,内阁如果不在十日之内解散众议院的话,就必须总辞职。”本届众议院议员定数为480人,民主党占有307席。菅氏不要以为执政党的优势难以撼动,只要政界重编,譬如说小泽竞选落败,率领所统属150余人的一半追随者70人离党出走,重建新党,并和在野党合流,执政的民主党肯定不保半数,“不信任案”完全有可能通过,菅氏能再不“作为”吗?当然其时即便“亮剑”,为时也晚矣。
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菅氏的三年尘封宝刀说,是缺乏见识的。其短期效应虽然明显,但传家宝刀毕竟是双刃利器,既能割人,也能割己,操刀不善,很可能“割手”。时下小泽和菅氏的党魁之争,短兵相接,已经进入决战阶段。自称“野战军总司令”的小泽,对上手持“传家宝刀”,善于“借力使力”,人称“巴尔干政客”(バル菅)的现任首相菅氏,两人之间的胜负,将在(2010)9月14日见出分晓。笔者预测,手执“传家宝刀”的菅首相,很可能胜出。不过即便胜出,菅氏手中的宝刀,看来再难“入鞘”了,他得“被迫”再次挥刀,解散众议院。其后“传家宝刀”会挂在谁的腰间呢?那就不敢肯定了。
原载:2010年9月10日 新华社《环球》(2010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