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当然它不仅可以发生在产后,也可以发生在妊娠期间,有人将其命名为围生期抑郁症。围生期抑郁症具体表现为抑郁、疲惫、失眠、易激惹、烦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妈妈及宝宝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在国内外研究结果中略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发病率为10%~20%,国内的发病率则为5%~30%。患有产后抑郁的妈妈,因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严重影响其育儿自我效能,无法进行有效育儿;同时妈妈又会因为没有照顾好宝宝而感到内疚和不安,更加重了自己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有很多人漠视这一疾病,以为劝导、安慰几句产妇就能解决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是产妇矫情,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整个社会,尤其是产妇的家人,必须改变这个观念。一旦发现产妇情绪不稳定、睡眠差等情况,就应该马上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可能,务必多去了解产妇的内心想法。有些产后抑郁的妈妈,在人前却表现为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笑容满面,这样反而更加容易让人忽视,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状并进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份全球常用的产后抑郁自测量表(非诊断量表),简单实用,操作方便。产妇抑郁的情况可以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附录)进行测量。此量表由Cox发展而来,共10个条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采用4级评分(0~3分),即0分(从未)、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其中第3、5、6、7、8、9、10项采用反向计分,总分为0~30 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研究表明EPDS对国内产妇来说有较好的信效度。如果妈妈使用EPDS自测得分大于13分或有伤害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记得去医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有些产妇初为人母,面临自身康复和照顾宝宝两大问题,加之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睡眠严重不足等原因,使其心理压力和负担较大,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对于情绪极不稳定,有抑郁倾向的妈妈来说,千万不要试图控制自己,应该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可以向亲人和医护人员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有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才能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后心理的调适,我们将在第二章中进行详细的解答。
总而言之,女性刚刚经历了怀孕、分娩等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产后第一年对于每个妈妈而言都是非常关键和特殊的时期。希望社会、丈夫、家人和朋友能够给予妈妈更多的支持和肯定,能够更好地关注妈妈的身心健康。希望妈妈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妈妈要有足够的信念和自信,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妈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信念外,还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理念。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妈妈在育儿任务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如母乳喂养、宝宝的正常照顾和生长发育、宝宝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护理,以及宝宝的急救护理和安全防护等,分章节进行一一解答,以期能够提高妈妈的育儿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角色适应情况和提高其育儿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