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大运动发育

九、宝宝的大运动发育

大运动发育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和四肢的活动,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我们可能经常听老人说过“一举头、二举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这其实说的就是宝宝的大运动发育。

1.抬头

满月的宝宝在俯卧时,可以短暂地抬起头,也就是老人经常说的“一举头”。即使这时候宝宝只能抬起头一两秒,但对于宝宝来说却能锻炼其颈后部的肌肉,这样宝宝在2个月时,不仅能抬头,也能将胸部抬离床面。这段时间宝宝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颈部力量增强,3个月的宝宝会用肘部撑起头部和胸部,直立状态下也能竖直头部,4个月的宝宝抬头动作会很稳且能自由转动,这样宝宝就能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来认识周围的环境。

如果宝宝脊柱、神经和肌肉等发育正常,在3个月时还不能俯卧抬头,则可能与宝宝较少或没有尝试“趴着”有关。其实趴着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背部肌肉力量,利于抬头,还能刺激全身肌肉协调发展,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增强其对运动的控制能力。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趴着会压迫心脏,影响宝宝身体健康。其实,宝宝在出生后就可以趴着,如果妈妈不放心,也可以满月后再让宝宝趴着。妈妈可以尽量在宝宝睡醒后或吃奶前让宝宝尝试趴着玩耍一会儿。但是为了宝宝的安全,3个月内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发生窒息。

那如何让宝宝进行多趴练习呢?最开始可以从趴2~3分钟开始,再慢慢延长时间,等到宝宝3个月左右,可以每次趴15分钟,每天2次。当然,我们让宝宝趴着是希望能增加宝宝的运动,以锻炼宝宝肌肉的力量,所以应该选择在宝宝清醒、精力充沛时练习。如果宝宝开心,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如果宝宝拒绝,妈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比如拿一些玩具来吸引宝宝注意力,让宝宝能愉快地享受“趴着”。

如果妈妈已经给宝宝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宝宝在3个月时还不会抬头,妈妈就要及早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2.翻身

宝宝俯卧时抬头,用手支撑身体来抬起胸部、弓起背部,这些动作对于宝宝的翻身是必要的。一般宝宝在3~4月时就学会翻身,即使这时的宝宝还不能翻身,也即将很快学会。大部分宝宝先学会从俯卧翻身到仰卧位,当然有些宝宝先学会从仰卧翻身到俯卧位,这也是正常的。翻身的动作除了头颈部、背部肌肉的力量外,也需要身体其他各部分肌肉的参与,包括手脚肌肉的力量。所以妈妈平时可以给宝宝的四肢留出活动的空间,让宝宝自由地摇晃身体、踢脚和用手“划水”等。

3.坐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仰卧的时候,妈妈拉宝宝的手,宝宝会主动用力拉妈妈的手时,说明宝宝已经不满足继续躺着了,想尝试坐起来。“坐”这个动作对于大人来说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宝宝来说,却并非易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坐一般可以分为靠坐、扶坐和独坐。

(1)靠坐 宝宝一般在4~6个月时,可以靠在妈妈怀里坐一会儿,但是此时宝宝的腰肌力量还较弱,宝宝坐的时候,腰背部呈弧形。所以妈妈不要让宝宝单独靠着沙发等一些支撑物坐着,这样会影响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妈妈可以帮忙用手支撑住宝宝的腰背部来维持坐姿,但是时间不宜过长。这个阶段的宝宝,其实可以通过多趴卧来缓解“想坐”的欲望,同时趴着还能锻炼宝宝的腰背肌和大脑发育,这对宝宝之后独立坐有更好的帮助。

(2)扶坐 宝宝6个月的时候,就能靠着自己的双手向前支撑自己的身体坐着,然后再慢慢学会放开自己的双手,还会调整自己腿的位置。当宝宝能够用双手支撑扶坐时,妈妈不用强行拉开宝宝的双手,其实这个动作有利于锻炼宝宝手部的力量,这对于宝宝日后的爬行是有好处的。这时候妈妈也可以用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宝宝喜欢的物品,吸引宝宝用手去抓握,这样就能训练宝宝慢慢过渡到学会放手自己坐稳了。

(3)独坐 宝宝在8~9个月时基本就能学会独坐了。这时候的宝宝可以不用双手支撑就能坐稳,坐着的时候还能自如地双手拿东西,可以左右转身、转头,观察四周的情况。

宝宝学会坐立的时间不一定相同,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般只要在9月前能完成动作,就是正常的。

4.匍匐、爬

大多数宝宝在8个月大的时候会开始尝试爬行。最初,宝宝可能只会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前后移动。因为宝宝小手臂的力量比腿部强壮,甚至妈妈会看到宝宝推着自己的身体向后爬,不过随着宝宝双腿力量的增加,宝宝就会改成向前爬了。

一般宝宝是从匍匐式爬行开始的。妈妈会看到宝宝爬行时,肚子还没办法离开床面,慢慢随着宝宝四肢力量的增强,宝宝爬行时小肚子就可离开床面或地面,而改用手膝式爬行。当然也有宝宝一开始就直接学会了手膝式爬行。

并非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爬行阶段,少数的宝宝一直都不会爬行。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移动身体,比如坐在地上向前蹭着移动自己的小屁股。只要宝宝能协调自己身体两侧,同时使用自己的小手和小脚,妈妈就无须过多担心。

在这个阶段,妈妈也可以在宝宝面前一点点距离放置一些玩具,来吸引宝宝练习爬行,等到宝宝爬行活动更加灵活熟练后,也可以在宝宝面前放置一些小枕头、靠垫作为障碍物,跟宝宝玩爬行游戏。

同时,这个时候宝宝学会了爬行,宝宝的活动范围就明显扩大了,所以妈妈一定要注意,在任何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如沙发下、地板上等,都不要出现一些危险的小物件,防止宝宝找到小物件后放在嘴里,这些小物件都是非常危险的,易引发意外。

5.站

宝宝一般在8~9个月时就可以扶站片刻。所以对于可以自己很好地独坐,而且有站立欲望的宝宝,妈妈就可以适当辅助宝宝进行站立训练了。

当然宝宝是否可以站立,除了与宝宝是否会独坐以及有无站立的意识外,妈妈也要注意宝宝站立的姿势。如果宝宝站立时是脚尖着地,就说明宝宝还没有达到学习站立的阶段。如果这时候妈妈过多干预,经常扶着宝宝站立,会影响宝宝足弓和下肢肌肉的发育,也会影响其后期走路的姿势。所以一般要在宝宝脚掌能够轻松着地,且宝宝能扶着物体站稳时,妈妈才可以鼓励宝宝进行站立训练。

进行站立训练的时候,妈妈可以将玩具放在宝宝站立时才能够得到的地方,来鼓励宝宝站立,也可以让宝宝扶着床、桌子、椅子练习站立。然后在宝宝能熟练扶站时,慢慢撤去支撑物,让宝宝练习独自站立。给宝宝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软枕等,避免宝宝磕碰伤。

有些宝宝站立能力较其他的宝宝落后,可能到11个月才学会在辅助下站立,妈妈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在11个半月后仍然未学会扶站,妈妈就要带宝宝到医院就医,确认宝宝是否有发育迟缓的问题。

6.走

宝宝走路的技能,基本是在1~2岁之间掌握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学会站稳的时候,就开始想扶着东西试探着走几步,随着宝宝平衡能力的增加,宝宝会偶尔放手尝试走几步。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妈妈可能会看到宝宝各种奇怪的走姿,比如脚后跟往外撇,其实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过大多数的宝宝会在几天内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变成自信地迈开步伐向前走。

在这个阶段或更早,有些妈妈喜欢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认为学步车可以锻炼宝宝下肢的肌肉和运动能力。事实上学步车并非如它的名字一样,能帮助宝宝学习走路,相反,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给宝宝使用学步车。学步车会降低宝宝走路的积极性,容易养成脚尖走路的习惯,而且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学步车滑轮的滑动速度较快,宝宝在学步车里难以控制速度,很容易出现危险,而且一旦学步车翻车,最先受伤的就是宝宝的头部。如果妈妈想锻炼宝宝走路,可以使用没有轮子的弹跳椅或者学步手推车。

当宝宝开始外出走路时,妈妈就需要给宝宝准备合适的鞋子了。宝宝的鞋子通常应选择包头的、柔软透气的、防滑性较好的鞋子,同时不要刻意追求款式,比如选择一些高帮鞋子,因为较高的鞋帮容易卡伤宝宝的小脚。

其实,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什么时候会坐,什么时候会站,什么时候会走,都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中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妈妈训练出来的。所以妈妈要遵循自己孩子的发育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这样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及功能的正常发育。下图(图5-4)是宝宝大运动发育的时间表,妈妈可以用来初步判断宝宝大运动的发育情况。

图5-4 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