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溢奶与拍嗝

五、宝宝溢奶与拍嗝

宝宝吃完奶后,经常会有溢奶的现象,即刚吃进去的奶液顺着嘴角流出,或者随着打嗝流出,或情绪兴奋、动作幅度较大时,猛地从宝宝口腔、甚至鼻孔涌出。很多妈妈面对宝宝溢奶会很慌张,担心自己的喂养方法是不是有问题,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其实,宝宝溢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时候并无大碍,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生理性婴儿胃食管反流”,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周开始,4~5个月龄达到高峰,大多数在7~12个月龄的时候完全消失。

(一)溢奶原因

宝宝经常溢奶,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新生儿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并不像我们成人已发育好的胃容量大,并有好的倾斜度)。在食管和胃之间有一道“门”,即贲门括约肌。吃东西时,括约肌松弛打开门,让食物能顺利进入胃内;吃完后,括约肌收缩关上门,将食管和胃隔开,防止食物倒流回去。宝宝食管下方的括约肌发育尚不成熟,开门、关门也就不太能精确地控制,所以有时会出现食物反流的情况。加之,宝宝的胃处于水平位,而且喝奶时大多半躺或躺着喝奶,奶液的流动性强,就更容易被吐出来。除此之外,吸奶太快或者吞入较多空气,都有可能加重溢奶的情况。

(二)拍嗝

在宝宝消化道功能成熟之前,溢奶通常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不过,妈妈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减少宝宝溢奶。其中,吃奶后拍嗝可以有效缓解宝宝溢奶,通过帮助宝宝“打嗝”,排出吃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同时也可以减轻肠胀气给宝宝带来的不适感。

1.拍嗝的时机

宝宝未必每次吃完奶都一定有嗝。有时有明确信号时必须要拍嗝,有时则是预防性拍嗝,有时也可以不拍嗝。

(1)必须要拍嗝 如果宝宝吃奶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但又明显没有吃够,很可能是宝宝吞咽了空气产生不适,需要拍嗝;如果哺乳过程中宝宝吃奶很急,很有可能会吞入空气,此时需要及时给宝宝拍嗝,再接着哺乳;用奶瓶喝奶要比乳房哺乳时更容易吞入更多的空气,更需要拍嗝。

(2)预防性拍嗝 宝宝可能有嗝,也可能没嗝。宝宝吃奶后,还没有闭眼睡觉,就可以拍拍嗝;宝宝吃完一侧乳房,换边哺乳时的间歇也可以拍嗝;宝宝吃奶瓶时,为避免宝宝一口气喝太多太快,可以在哺乳中间停一停,每隔3~5分钟拍一次嗝。

(3)可以不拍嗝 喂夜奶后宝宝睡着了,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是否舒服再决定是否需要拍嗝。如果不拍嗝,宝宝也没有明显不舒服,可以不用为了拍嗝而打扰宝宝睡眠。喂夜奶时,一般都是采用侧卧式哺乳,侧躺哺乳的时候,奶的流速减慢,宝宝也不太容易吞入气体。

2.拍嗝姿势

(1)竖抱拍嗝 肩上拍嗝是最常用的姿势。妈妈在肩上放一块毛巾,然后扶着宝宝的头和颈部竖直抱起,让宝宝趴在你的肩上,同时妈妈身体稍微后倾,方便宝宝靠着。妈妈一只手托着宝宝屁股,另一只手掌呈空心状轻拍宝宝背部(图3-6)。

(2)坐姿拍嗝 让宝宝坐在妈妈腿上,妈妈一只手从宝宝身体前面扶住宝宝,宝宝身体稍前倾,宝宝的下巴正好靠在妈妈手掌上方,妈妈另一只手掌呈空心状轻拍宝宝背部 (图3-7)。

图3-6 竖抱拍嗝

图3-7 坐姿拍嗝

(3)趴式拍嗝 让宝宝脸朝下趴在妈妈腿上,妈妈一只手支撑着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头比身体略高,妈妈另一只手掌呈空心状轻拍宝宝背部(图3-8)。

3.拍嗝的注意事项

(1)位置 两肩胛骨下缘位置,就是宝宝胃的位置。新生儿还有很多器官正在发育,若拍打位置不正确,误拍打到腰际两侧的肾脏,可能会损伤到宝宝的器官。

(2)手法 空心掌(图3-9)。

图3-8 趴式拍嗝

图3-9 空心掌

(3)力道 注意力道不要太重,震到宝宝后背砰砰响,也不要太轻,变成抚摸。可以用余光去看宝宝的头,如果看到宝宝的头在微微颤动,说明力道合适。切忌摇晃宝宝,摇晃容易让宝宝晕眩,甚至陷入昏睡,产生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尤其宝宝脑部器官仍然非常脆弱,摇晃太大力,很可能有脑出血的风险。

(4)时间 一般拍5分钟左右,宝宝就能出嗝。如果超过15分钟,宝宝还不出嗝,说明宝宝这一顿吃得很好,没有嗝,不必执着于一定要给宝宝拍出嗝来。

(5)睡姿 尽管俯卧位和侧卧位睡姿可以减少宝宝因溢奶发生窒息,但也增加了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因此指南推荐1岁以内尤其是前6个月的婴儿,建议取仰卧位睡姿。

(三)预防宝宝溢奶

尽管宝宝的生理结构原因会让他(她)容易溢奶,但是如果在平时喂养宝宝时,就注意做一些调整,会让宝宝溢奶的情况得到改善。除了给宝宝拍嗝之外,妈妈们还应该注意:①避免过度喂养。每次哺乳量应适当,避免奶量超过宝宝胃容量而容易溢出;②避免哺乳前宝宝哭闹。不要在宝宝大哭大闹时哺乳,尽量不要等到宝宝极度饥饿再哺乳;③选择合适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尽量选择抱起宝宝时的哺乳姿势,头高于胃的水平,哺乳后竖抱一会儿再放下宝宝,放下宝宝时一定要让宝宝仰卧,妈妈可以在一旁观察宝宝一会儿再离开;④哺乳时避免其他活动。哺乳过程要尽量安静,避免打扰,刚哺乳完时不要挤压到宝宝的腹部或者剧烈玩耍;⑤如用奶瓶哺乳,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以免宝宝不适应吞入更多的空气;⑥让宝宝远离二手烟环境。尼古丁会使食管括约肌松弛,可能加重宝宝溢奶情况,应禁止在家中、车中吸烟,让宝宝远离二手烟环境。经过上述方法的调理,大部分宝宝溢奶的次数和量都会减少。少数宝宝即便效果不理想,但只要宝宝健康,食欲、睡眠、精神好,溢奶量不多,大便正常,就不必介意,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溢奶现象会自然消失。

除此之外,妈妈们还应该注意,如果宝宝发生溢奶,应将宝宝抱起或让宝宝头歪向一侧,以免奶液吸入气道。若溢奶突然加剧,比如出现大量、多次吐奶,或溢奶后出现呛咳、气急、面色青紫、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切勿耽搁!虽然宝宝需要“拍嗝”这段时间可能烦恼多多,麻烦多多,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可以把它当作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时刻,好好享受,毕竟这些日子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