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身高(长)增长规律

二、宝宝的身高(长)增长规律

身高(长)是指头、躯干和下肢长度的总和,即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距离。3岁以下的宝宝不容易通过立位测量身高(长),通常采用测量床卧位测量。可将熟睡的宝宝平卧于测量床上,测量头顶到脚跟的距离。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出生后第1年为“生长第1高峰”,约增长25cm,其中前3个月月增长11~13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宝宝出生后第2年身长的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增长10~12cm;2岁到青春期呈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5~7cm,至青春期进入“生长第2高峰”。2~12岁身高(cm)的估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宝宝的身高(长)增长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评估宝宝身高(长)增长快慢不是跟其他同龄宝宝比较,而是要采用身高(长)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妈妈可以定期为宝宝测量身高(长),并将数据按照宝宝的年龄画在曲线上,进而观察宝宝的身高(长)是否按照曲线变化趋势增长。如果宝宝的生长曲线显示生长过快或过慢,都要及时咨询医生。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得高,但是身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其实每位宝宝都有其自己的增长规律,妈妈千万不要为了想让自己宝宝长得高就喂养过度,这样会增加宝宝出现肥胖的概率。当然也不能过于依赖补钙,仅仅补钙不一定能使宝宝长得更高,相反过度补钙可能使宝宝出现便秘,或因为钙质沉着在其他脏器中而出现肾结石、脑钙化等,所以均衡饮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