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产业服务

烟草产业服务

【机构设置】 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是县政府直属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股、生产管理股。2020年末,有在职12人(6月调任1人),其中,正科级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2人;事业管理九级6人、技师1人、高级技术工1人。女5人;少数民族1人。

【烤烟生产】 年度目标。2020年,市下达彝良“整县种植K326品种烤烟46300亩,收购烟叶575万千克,预计产值1.6亿元”的生产目标任务,面积比上年增加5100亩,收购烟叶比上年增加6万千克,预计产值比上年增加2000万元。

具体措施。提质量树品牌,解决“谁给订单”的问题。坚持以工商需求为导向,树立“山区绿色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对外品牌形象,依托K326种植技术高水平,生产的烟叶深受业界青睐,实现种烟面积递增。坚持特色化生产。“一县一品”种植K326特色品种,实行烟农向政府和烟站承诺、烟站向烟农承诺制度,共同做到“不种、不交、不收计划外品种烟叶”,确保全县种植品种呈现唯一性特色。坚持绿色化生产。全面施用有机肥,通过种植翻压绿肥、秸秆还田等进行土壤保育,注重绿色防控,杜绝喷施除草剂。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一根绳子定行向、一把尺子量株行距、一个杯子量施肥”的种植技术要求,确保整个生产环节严格做到100%圈定种烟地块、100%商品化育苗及配送、100%施用农家肥、100%统一起垄行向、100%定点打塘移栽五个“百分之百”,重投入保收入,解决“谁来种烟”的问题。改善基础设施降成本,投入单座烤房建设资金90万元为想种烟而无烟叶烘烤设施或不能满足烘烤需求的烟农修建烤房90座,补贴18万元建成小型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线一条,补贴33万元购置55台生物质燃烧机,对购买生物质燃料的烟农给予补贴,减少烟农种烟成本,增加烟农获利空间。积极预防降风险。开展防雹作业,预算投入防雹经费280万元,在核心烟区合理设置炮点11个,补贴烟农购买增值保险,每亩50元的保险金额,采取每亩补贴40元、建档立卡烟农全免的方式,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消除烟农种烟顾虑。严控纯度增效益。始终坚持“高纯度、低眼光、包容性”收烟的原则,聘请预检员113人,入户分级指导,提升烟叶等级纯度,实现收购均价达到28.58元/千克,位列全市第一,继2016年以来为历年最高。引导烟农讲诚信。每年对种烟合同面积足、烟叶纯度高的诚信烟农,优先增加种烟合同面积、优先安排烤房建设指标。在每个收购站点设置交烟绿色通道,对诚信烟农,不用排队等候、不用初验分级,直接定级过秤,大大节省交烟时间。全县已培育诚信烟农812户、占烟农总数的28.2%。强规划重流转,解决“谁供土地”的问题。规划核心烟区。对全县适宜种植烤烟的区域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基本烟田10万亩,划定核心烟区8.4万亩,为烤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引导土地流转。采取政府引导、村“三委”协调、合作社租赁、农户间互换等方式,提高烤烟种植组织化程度,促进集中连片种植,提升烤烟轮作比率,流转烟地7000余亩,烤烟轮作水平达90%以上。严控种植规模。坚持“控大、稳中、促小”的思路,重点发展20至50亩适度规模种植户,以便土地流转和稳定烟农队伍,保障烟农户均种植面积均衡。重管理强考核,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严格网格化管理。实行县烟草服务中心、县烟草分公司和乡镇班子成员挂片,科室人员包乡镇,各乡镇站、所人员包村,村干部和预检员包户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确保烤烟生产各环节的精益管理及质量管控有人抓、有人管。强化差异化指导。针对K326品种特性,结合各区域生态、气候、土壤等特点,实行分类培训指导、差异化技术服务。强化组织化生产。加大2家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培育力度,建强合作社组织队伍,为全县烟农提供育苗、机耕起垄、土地租赁、农资供应、烘烤及设施设备维护、烟叶分级、生物质燃料供给等服务,烟农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强化计分量化考核。加强对规划布局、整地堆肥、大田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烤、收购管控、残膜回收等重点环节的跟踪管理,严格实行考核计分制,分值与烟农产前投入补贴金额、烟叶工作站绩效工资和合作社服务费用挂钩,确保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差异化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经济效益。在龙街、洛泽河、奎香、海子、荞山、钟鸣、龙安等7个乡镇的38村283个村民小组2879户烟农的相应地块规划种植烤烟K326品种46300亩,规划生产50万千克烟叶规模的乡镇4个、种植面积达千亩的村14个、集中成片的烟田297片,建设标准化生产样板5000亩。10月5日,县在全市率先完成烟叶收购任务,收购烟叶582.5万千克,收购均价28.58元/千克,实现产值16649.55万元,实现税收3663万元,产值比上年增加2070万元,税收比上年增加456万元,加上政府和烟草行业补贴资金2663万元,实现总收入19312.55万元,亩均收入4171元,户均收入67080元,1182户建档立卡户通过种植烤烟巩固脱贫成效,取得收购均价全市第一,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 围绕挂钩帮扶的海子镇瓦厂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加派干部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挂钩帮扶工作。筹集资金110.8万元帮助挂钩扶贫点海子瓦厂村修建烤房56座、垃圾池33个、维修9条村组公路26.3千米、建设完善村委办公设施等,实现全村209户914人贫困人口脱贫摘帽,顺利通过各级考核验收。

【党建工作】 年初组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召开党建专题会议12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形成“一把手”负总责,支部书记抓具体,党务工作者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并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开展理论集中学习13次,领导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6次,党员人均学习超过60小时。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内法律法规性文件,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责任意识。修订完善党务公开、民主议事、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经费保障等工作制度15项,使支部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把中心工作贯穿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当中,既突出规定动作“实”又突出自选动作“新”,让“主题党日”活动既有“党味”又有“鲜味”,组织党员到挂联村、共建社区、种烟乡镇开展“挂钩扶贫点回访”“疫情防控”“爱国卫生”“烤烟生产田间管理现场培训”等“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让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党员意识,同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以“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认真查摆班子存在问题,并一一整改落实到位;先后开展“烤烟生产田间管理现场培训”“挂钩扶贫点回访帮带”为主题的“三亮三比”活动3次,充分调动党员比学赶超意识。

【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要求,抓实学习教育,落实廉政制度,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思想意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3次、讲党课4次、专题研讨测试1次;召开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暨警示教育会1次,组织学习各级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7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政治掮客苏洪波》《孙小果案》等警示教育片,增强干部职工的戒惧心、敬畏心;开展主要领导访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访干部职工家属的廉政家访活动,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12份,签订2份《家庭助廉承诺书》;严格按照主要领导“四不直接分管”要求,调整班子成员分工,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的股室负责人及重点岗位责任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修订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四不直接分管”和“未位表态”制度,凡是重要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通过召开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规范资金报销程序,严格实行经手人、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分管财务的领导等五级审核签字报销;排查单位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廉政风险点10个,制定防控措施15条。

【爱卫创卫工作】 坚持把党旗引领党员示范作为爱卫、创卫的重要保障,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卫、创卫工作,强化经费保障,投入1.4万元用于购买卫生清扫工具、清运垃圾劳务费、制作宣传标语标牌等。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建立长效联络机制,明确1名副主任作为爱卫、创卫工作联络员,负责对接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做到相互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及创卫工作有序推进。联合角奎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住建等有关部门对创业山片区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0余天,投入人力184人次;加大宣传力度,在创业山片区和挂联村交通要道、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8条、制作标示牌5块,小喇叭宣传100余次,宣传“7个专项行动”“七步洗手法”以及健康文明新风尚,倡导群众主动参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包楼栋、干部职工包到户的工作要求,干部职工参11人与包保居民住户14户,督促引导群众操家理屋,培养良好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网格责任区域每周五下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卫生保洁员每日清扫2次,办公区域每周一上午集中大扫除,平时每天早上上班前清洁卫生一次的卫生保洁制度;关心干群身心健康,在单位内部、挂钩帮扶村、网格包保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讲座、活动8次,提升干群身心健康意识,组织干部职工12人进行健康体检,坚持每天按时组织职工集体做工间操,提升干部职工身体素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疫情指挥部工作要求,选派党员2人参与城区疫情防控工作,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可疑人员摸排、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控、区域设点堵卡工作。组建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应急先锋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后援应急力量、后勤准备,组织慰问活动及发放防疫物资。建立单位疫情防控外访人员登记、扫码、测量体温防控制度,储备防疫物资。

【意识形态工作】 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持以正能量引领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双向推进效果较好。全年,召开专题会部署意识形态工作2次,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2次,开展民法典等重大专项学习教育4次,进行理论集中学习9次;上报县直机关工委意识形态工作情况2次;向单位干部职工通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2次;“学习强国”平台注册人数100%;民法典、爱国卫生专项行动、脱贫攻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重大专项工作的学习宣传教育4次;单位内选树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模范”2人;开展各项关心关爱活动5次;成功申报市级文明单位。

【大事要事】 1月10日,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烟叶生产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副县长李章和出席会议,对2019年的烟叶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安排部署2020年烟叶生产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工作。

1月13至16日,彝良县获“发展潜力强劲烟区”荣誉称号。

2月16日,县政协主席李堂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莹在龙街乡调研烤烟生产工作。

2月22日,市烟草公司(专卖局)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刘永军一行,到县龙街乡调研指导烤烟生产工作。

4月1日,省烟草公司烟叶处副处长廖文程率调研组到洛泽河镇、龙街乡、奎香乡调研烤烟生产。

4月10至14日,以乡镇为单位相继召开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全面启动烤烟移栽工作。

4月14至16日,市政府办烟草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到龙街乡、奎香乡、洛泽河镇等乡镇检查督促烤烟移栽工作。

6月1日,龙街乡、奎香乡部分区域遭受严重冰雹灾害,造成38630亩农作物受灾,其中烤烟受灾、成灾2555亩。

8月1日,红塔集团昭通烟厂厂长马晓伟到龙街乡调研田间烟株长势等情况。

8月20日,县政府召开烤烟收购工作会议,副县长李章和出席会议并安排部署烤烟收购工作。

9月1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卫东率领红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一行在副市长苏建宏和昭通烟厂、昭通烟草公司及县委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龙街乡调研指导田间烟叶成熟采烤工作。

9月5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荣到奎香乡调研烤烟收购工作。

9月27日,副县长李章和率领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和县烟草分公司负责人到奎香乡调研烤烟收购工作。

11月,单位撰写的以《彝良县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山区绿色生态特色优质烟叶》为题的县狠抓烤烟措施信息,被市委办《昭通信息》特刊第32期转发全市推广学习。

(供稿:向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