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彝族苗族乡
【概 况】 树林彝族苗族乡地处二省(云南、贵州)三县(彝良、镇雄、赫章)五乡(树林、奎香、海子、花山、河镇)结合部,位于彝良东南部,国土面积124.4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689米,最低海拔1876米(碗厂村岩脚社),常年阴雨连绵,自然灾害侵袭频繁,霜雨冰冻现象严重,是高寒、边远多民族杂居乡。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云木香、当归、老虎姜、灯盏草、花椒、杜仲、黄柏、青蒿花等各类中药材资源。
2020年,辖林口、管坝、树林、碗厂、双营5个行政村和思源社区113个村民小组7314户28234人。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7亿元,人均纯收入6207元。
【机构设置】 2020年,乡党委、政府内设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扶贫开发5个办公室。下设农业综合服务、文化广播电视、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重点产业发展5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扶贫工作站7个事业单位。有干部职工357人,其中,政府机构53人,教师213人,医生48人,村干部43人。
【农 业】 种植玉米2.15万亩,蔬菜2000亩,豆类5000亩,荞麦5000亩。按照“三覆盖”要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马铃薯种薯基地,大面种植马铃薯种薯15000亩,基地种植11000亩,采收销售种薯2200万千克。利用土壤、气候等有利条件,发展中药材1000亩、紫皮大蒜500亩、高山冷凉蔬菜400亩、苦荞1000亩。狠抓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黄牛、黑山羊、黄毛猪、土鸡等产业。配合抓好新希望集团年出栏生猪15万头养殖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资金23万元,硬化村组公路1千米,户间路硬化2166平方米;投入资金900万元,完成6个村到乡到县城硬化路,危险路段安装安全防护设施。村村通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99%,网络宽带覆盖到村、学校。建成小窝子小二型水库1座,总库容38.5万立方米、总库容8.7万立方米大窝子塘坝1座;修建大型蓄水池6个,安装引水管道35401.4米,土方开挖15203.3立方米,土方回填8017.3立方米;完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40件,实现全乡人畜安全饮水全覆盖。建设完成乡中心小学附属设施建设和中学综合楼。
【生态环境】 实施退耕还林20244亩,陡坡治理、竹基地建设各4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万亩;拆违拆旧578户4.14万平方米,复垦复绿62.1亩;整改垃圾集中堆放点4个;落实公益公服岗位人员424人,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河道清理等工作,落实生态护林员165人,天保护林员11人;抓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卫生厕所546个,自然村公厕3个。
【社会事业】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抓实“四重保障”措施,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落实农村低保3736人,城镇低保445人,特困供养人员84人,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274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7人,兜底保障16户34人;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金30万元、临时救助金233.5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24人;转移就业4080人,集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场次370人,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2期333人。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成立乡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医护人员,采取多轮逐户逐人包保动态摸排、设立交通管制卡点6个,倡导劝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等措施,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复工复产,中小企业(个体)复工率100%。
【脱贫攻坚】 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68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64万元;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依据“户五条、村七条”脱贫达标要求,是年,96户401人脱贫,全乡如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2623户12574人脱贫出列。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干部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落实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宣讲辅导,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党员学习管理,提升整体素质;各村党员干部坚持每月至少1次集中学习,开展理论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干部群众思想素质整体提高;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开展新民风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供稿:王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