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街苗族彝族乡
【概 况】 龙街苗族彝族乡位于彝良县南部,距县城60千米,地处两省三县五乡结合部,东与奎香乡接壤,南与贵州赫章县德卓乡、威宁县兔街乡、云贵乡接界,西北与洛泽河镇毗邻,东西最大跨度23.3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0.25千米,国土面积238.01平方千米,耕地154475亩。乡境地形狭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35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780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3元。
2020年,全乡辖12个村(居)民委员会218个村(居)民小组11780户49842人。有小学13所,教师242人,在校生4485人;中学1所,教师126人,在校生2048人。乡村医疗机构13个,医务用房14幢4800平方米,门诊部13个、病房25间、床位70个;乡级医生27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4人;村级医务人员35人。
【机构设置】 2020年,乡党委、政府内设党政综合、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扶贫开发5个办公室;有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4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扶贫工作站、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工作站7个事业单位。有行政编制32人,事业编制34人。年末,实有干部职工63人,其中,行政人员32人,事业人员29人,行政工人2人;少数民族21人;女18人。
【农 业】 完成粮食播种7.3万亩,其中玉米3.6万亩,马铃薯3.4万亩,其他农作物0.3万亩;继续扩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辣椒生产企业,带动农户种植辣椒10300亩;种植紫皮大蒜3000亩、苏麻6500亩、土烟8000亩、高山冷凉蔬菜10000亩、魔芋2000亩。加大烤烟生产择优布局,贯彻执行“好田好地种好烟”要求,完成12个村K326品种种植25500亩,收购烟叶315万千克,实现产值1.04亿元。年末,生猪存栏21108头(能繁母猪2800头),出栏21000头;牛存栏14600头(能繁母牛5960头),出栏2010头;羊存栏6612只,出栏4610只;家禽存栏90165只,出栏120100只;肉蛋总产量284.9万千克;实现畜牧业产值9212万元。
【林 业】 调运花椒袋苗16万株、板栗苗5.45万株,完成8600亩补植补造工作;兑现2016年第三次、2018年第二次退耕还林补贴资金302万元;完成2020年度省级公益林33194亩到户分配工作,覆盖3027户;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283人267.84万元,发放天保、公益林护林工资22.08万元;有护林员306人,其中天保护林员13人,公益林护林员10人,生态护林员283人,筑牢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基石。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294.59万元,改建龙街中学足球场,施工面积5726.6平方米;投资422.5万元,完成银坪小学综合楼781.19平方米、食堂296平方米及附属工程建设;投资362.5万元,建设尖山小学综合楼1083.26平方米、食堂296平方米;投资14.5万元,建设尖山小学厕所;投资637万元,建设龙洞小学综合楼1043.61平方米、学生宿舍414.42平方米及学校附属设施;投资512.14万元,建设龙街小学学生宿舍1707.14平方米;投入资金16万元,改造恒底小学厕所。投入资金1252万元,硬化道路20千米,新建生命防护栏12600米,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2.48万元,建成人畜饮水管引工程3件,分别是:长炉村新建2立方米取水池1个,安装不同型号水管9000米,管线土方开挖3780立方米、回填3500立方米;坪子村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1个,安装不同型号水管800米,管线土方开挖280立方米、回填200立方米;尖山村更换水管2200米,管线土方开挖688立方米、回填469立方米。
【社会事业】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惠民政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加大学校管理力度,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强化领导,依法控辍,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建档立卡适龄儿童零辍学目标;全年“雨露计划”共资助学生860人,兑现补助资金172万元,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完成乡卫生院及12个村卫生室达标创建工作,达标创建的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预防接种室,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诊查床等基本医疗设备;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完成2021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42789人784.99万元;乡卫生院在加强硬件设备设施建设的同时,新建心脑血管救助站和慢病管理中心,项目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完善“小病不出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完成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89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4762人,高血压患者1542人、糖尿病患者38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10人、结核病患者21人及其他人员2013人。
围绕“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全年发放农村低保4950人1394.88万元,城镇低保405人172.41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补助金145人161.64万元、临时救助488人106.4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601人50.4万元、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2人55.22万元。
【脱贫攻坚】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97户,其中“四类重点”对象451户、非四类对象146户,实现农村危房“清零”;完成1321户农危改对象危旧房拆除整治和432户易地搬迁旧房拆除工作;全乡劳动力总数268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3118人),转移就业212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399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171人;兑现交通、务工补贴4004人次;聘用公益性岗位687人;投资200万元,新建村集体经济项目4个,分别是梭嘎村购置宸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库项目和元宝村、恒底村、尖山村3个肉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个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76户856万元。2020年,脱贫188户635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915户23236人全部脱贫出列。
【党 建】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每月组织1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期,农村党员300余人参加培训,推动全乡党员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在深入摸底调查、反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开展村干部联审,对曾受过刑事处罚的3名村干部坚决清理出村干部队伍;在发展党员中严把政治关,对政审不合格的坚决不纳入发展对象,注重对组织新鲜血液的培养,新成立龙街乡新街安置点党支部,发展党员12人。落实制度,强化监督。督促指导党支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两个责任”“一岗双责”落实,与乡直站所、各村(社区)党支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对全体乡村干部进行履责谈话,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从严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问责执纪力度和微腐败专项治理,加强督查、严格问责,重点围绕脱贫攻坚,集中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乡党委党纪立案3人,诫勉问责2人。配合上级纪检部门,开除党员干部党籍4人,留党察看1年1人,严重警告处分2人,正风肃纪,强化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扫黑除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重大决策部署,专题召开党委会议进行研究,党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召开乡村干部大会对乡违纪违规案件通报,上专题廉政党课;加强乡村干部日常监督,在中秋国庆节前发放廉政提醒卡170余份,廉政短信300余条。强化监督,加强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监督,突出“三重一大”“末位表态”等民主集中制制度,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坚持按原则、制度和程序办,严格执行主要领导不直接管人事、财务、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等制度。积极支持纪委抓好监督执纪,适时听取乡纪委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综治维稳】 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建立完善乡、村、组三级矛盾排查化解网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制定信访工作包片负责制,严厉打击非法越级上访人员,对发生重大越级上访事件责任人给予处分,争取信访专项资金,解决一些久拖不决信访问题,做到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重特大矛盾处置在萌芽状态;全年组织开展调解业务培训2次,受理矛盾纠纷45件,调成44件,调成率97.78%;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6人,在管刑释解教人员154人,“两类”重点人员在管和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为零。刑事案件立案90起,破案33起,破案率36.67%;破获往年立案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逮捕10人,取保候审5人;受理行政案件97件,结案65件,行政拘留26人;强制戒毒1起,社区戒毒1人,康复1人,新发现吸毒2人;查处邪教案2件,处罚2人。
【扫黑除恶】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把扫黑除恶工作作为维护党基层政权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双重梳理和摸排,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行业清源,聚焦“六清”目标,严抓“三书一函”整改落实。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全乡共设立举报箱49个,播放扫黑除恶宣传音频65000余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讲座95场次,张贴公告4500余份,发放宣传单58000余份,悬挂布制标语、电子标语和制作永久性墙体标语8500余条,开展线索摸排500余次。
【群团工作】 重视群团组织建设,设专项经费保障群团活动开展。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档案和活动档案,干部职工入会率100%。按标准收取工会费并及时上缴,对工会费实行独立核算,严格经费管理使用;收缴团费2364元,规范发展团员5人,新团员基本信息录入智慧团建;开展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7名返乡大学生正式上岗,投身到村(居)委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年大学习,培养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推进妇女、儿童工作,保护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 非煤矿山排查。对泽富、底母两个沙石厂进行突击性检查,发现未进行年检要求进行停业整顿处罚。道路交通检查。检查车辆6300辆次,发放宣传资料3200余份,查处三无车辆11辆,处罚违章车辆240辆。非法小煤窑监管。全乡需监管非法小煤窑34口,安监站、自然资源所、村组人员坚持每月2至4次以上巡查。地质灾害防患。组织乡村组监测人员签订防治责任书22份,与矿山企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6份,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219户,防灾工作明白卡48家(单位或个人),防灾预案40余份,开展地质灾害防灾撤离演练60余人次。烟花爆竹销售。全乡持证烟花爆竹经营户14家,要求经营户必须做到安全规范销售,有效构建烟花爆竹销售秩序。危险化学品检查。对3家农药销售户和2家煤气销售点进行检查,未发现隐患。消防安全排查。对全乡集镇4家超市、9家旅馆和酒店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存在隐患3家5处,现场立即整改。汛期安全。对全乡水利、地质灾害点、滑坡点安排专人监测监管,发放明白卡,制定“龙街乡村组2020年度地质灾害点防范预警提示和撤离路线图”。严防汛期安全。定期电力检查。农网改造后,电力安全得到增强,通过检查巡查,不存在电力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全乡商超、学校进行食品安全突击检查,未发现过期、发霉商品。
【人居环境整治】 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把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机制,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组三级全面整治“脏、乱、污、堵”,全面推进“七改三清”,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公厕18座并投入使用,户厕改造1933座,建成垃圾池215个,建成垃圾集中堆放点11个,购置垃圾桶500余只,全年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0万千克。通过集中整治,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现象明显改善;制定人居环境村规民约和村民公约,把卫生和饮水收费制度纳入村规民;发挥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发动农户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银坪村、卓基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全乡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
【疫情防控】 坚持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责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设立全乡防疫决策指挥体系,落实包干责任制,组建机关事业干部防控突击队,统筹做好操作口径细化、信息发布、疫情监测、人员排查、居家隔离、物资保障、社会稳定等工作,织密全乡12个村(社区)79个自然村215个村(居)民小组疫情防控网。因时应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响应县委、县政府防控策略,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内防管控”动态调整,严格落实上级防疫工作要求和行业指引,适时调整乡防控措施,盯住入村口、宾旅馆、流动点、就业岗、冷链等重点区域关键点,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反弹。推动实现精准高效防控。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各村防疫实现“村内自治”“村村联防”防控格局,实现“统筹防疫和推进复工复产”两不误,多部门联动,推动沿街商户复工复产。
【大事要事】
1月28日,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5月1日,中央军委政治部群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优上校(左二)到乡尖山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2月4日,市政协副主席胡建普(左四)到乡调研产业发展工作
(供稿:凃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