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山镇

荞山镇

【概 况】 荞山镇位于彝良县东部。东接镇雄县杉树镇,南接海子镇,西连角奎镇,北接小草坝。国土面积202.2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安乐场距县城32千米,境内大部分为山区,海拔在920—2274米之间,属典型立体气候,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经济结构单一。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麦、苦荞,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核桃、天麻、竹笋、花椒、中药材。

2020年,辖11个村(社区)228个村民小组11941户47473人。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亿元。

【机构设置】 2020年,镇党委、政府内设党政综合、扶贫开发、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基层党建5个办公室;下设乡村文化、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3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工作站、扶贫工作站6个事业单位。有干部职工163人,其中,镇干部64人(行政人员31人)、村干部99人。

【农 业】 完成良种推广4.1万千克;魔芋连片种植7000亩,零星种植4000亩;种植花椒4.5万亩,投产1.8万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机具推广使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猪出栏29323头、存栏30495头,牛出栏3609头、存栏5210头,羊出栏5183只、存栏6470只,家禽存栏51900只、出栏6167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探索竹笋、天麻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完成退耕还林5.4万亩、荒坡治理2.3万亩。

【社会事业】 深化教育改革,突出教学特色,强化师德师风,加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极大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落实就业政策,抓好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全年转移就业1.5万人次;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和厕所革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焚烧集中处理。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2018、2019年村组公路硬化项目建设扫尾工程138.88千米,建设护栏52千米;完成安乐、咪咡村农贸市场建设;盘活改造新区烂尾楼,启动新区商业化建设;完成安乐集镇绿化、亮化、油化工程,集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设完成荞山镇扶贫车间魔芋加工厂并投入使用;完成双河水库配套干支渠项目建设;启动镇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宜昭高速荞山段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安乐片区饮水工程配套建设,开展水源点保护建设;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村组、交通沿线4G网络全覆盖。

【脱贫攻坚】 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248户1083人、边缘易致贫户359户1629人;落实好易地搬迁1631户7268人后续帮扶措施,盘活“三块地”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是年,脱贫196户619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4893户21346人全部脱贫出列。

【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问题;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理清各村发展思路,挖掘村级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推进“三个组织化”发展,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安全生产】 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食品卫生、学校等行业和领域安全;开展道路交通劝导、食品卫生大排查、野生菌食用中毒宣传、安全隐患点排查清理,清理安全隐患点12处,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200余次。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物质与精神双提升,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公共服务活动场所,配备宣传大喇叭,打造文化墙;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常态化工作,引导人民群众保持良好个人防护意识,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主动减少酒席等人群聚集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群团工作】 把群团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党委工作考核内容;完成镇村妇联、团委换届选举;定期研究部署群团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妇联妇女节组织召开活动1次,每季度镇党委会听取1次群团工作汇报;建立党政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与研究群团工作。

【大事要事】

6月10日,荞山镇第二届人民代表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8月1日,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红芬(前排左三)到镇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8月11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陈祥斌(前一)到镇调研魔芋产业。

(供稿:肖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