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价值和意义

五、研究价值和意义

经世致用,古为今用是教育史研究的传统,透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揭示教育科学中最深层的内涵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只有对过去办学的成败得失具备清明的省知,才能承祧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给今天的高等学校以启示和借鉴。

遥想当年,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为完成论文,努力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深入研究西南联大取得成就的原因,希望能从西南联大汲取教育教学的思想精华并阐析它对于高等教育的启示。此后经过20多年职业生涯的历练和洗礼,在教育教学中经历了多次评估和认证等工作,亲身体验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管理,参与地方高校的教学实践工作,再次集中精力阅读与联大有关的史料和著述,深入思考教育思想、中西文化、大学精神等看似抽象的文字,这种特殊的研究经历使我更能够深刻地体会西南联大这短暂而光辉的历史所蕴涵的深刻现实意义,从而在更深远的层次上来理解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深夜读文献的时候仿佛面对星光点点,面对在这段历史中穿行的前辈时,犹如一次次重新面对中国文化,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重新面对真实的自己。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疫情进入第三年,远方的城市新冠感染率高,不少同学都先后感染了,而身边的学生、同事、亲人也开始一个个出现发烧症状,空落落的街道,纷纷歇业的商业场所,社会的变化在药店和商场里都有各种相应的反应。专家和学者们在这场天灾中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借助网络看到疫情期间上演的一幕幕荒谬,背后的人心和人性也值得思忖。这种思索令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更加能理解那些面对灾难的人,更能体会人心的善恶,人性的变化无常,也更加钦佩联大的教师们为学生、为教育、为国家、为战乱中的普通民众所做的一切,更加能够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这个国家产生的改变,更能体会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千年文化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这三年里有时候会想起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中所经历的那些周期性苦难,每一次苦难中所呈现的人心和人性的变化。正是凭借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民族一次次穿越无边的苦难。“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为了反驳当时社会弥漫的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鲁迅先生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西南联大的光辉,映照着未来,于我而言,有机会研究联大的历史是我人生中的幸运,有机会通过文字接触那些卓越的前辈,是我生命中的荣耀。他们的光芒照亮了时代,也照进我的生命,让我在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困境时,能看清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镌刻的四个字:

刚毅坚卓!

【注释】

[1]Q值(Mo dulari ty),即为模块值,是用来衡量模块化程度的指标,其区间为[0,1),Q>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即为平均轮廓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S>0.5表示聚类是合理的,S>0.7表示聚类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