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薪火传承
马米奇:我的身上,有你的影子
小时候我的职业理想清单里是没有老师这一项的,甚至在步入东北师范大学校园伊始,天天看着“为人师表,勤奋创新”的校训,我都还依然憧憬着写字楼里的白领生活。找工作时也曾投过与教育不相关的工作,那时候也不觉得此生是非老师不可。可转眼之间,我已经是有8年从教经历的“老”教师了,尽管工作忙碌繁琐,却甘之如饴。现在的我甚至不知道,如果不当老师,我还能做点什么。停下脚步低头看看自己,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与教育的缘和份可能早就写进了生命的每一寸轨迹中。
小时候没有教师梦可能跟她有很大关系——我的小学班主任周老师。那时候在我眼里教师就是严厉的最佳代言人。我对她是又敬又怕,甚至中学后在街上遇到她我都会下意识看看我在干什么,会不会被批评。记忆里的她每天都会穿着不重样的纯色西服套装,头发绾在脑后梳得特别板正,不苟言笑、不怒自威。写得一手像印刷体一样的黑板字,对一切都很认真,教学也好、班级活动也好、卫生清扫也好,我们班从一年级到毕业几乎所有评比和活动都是第一名,更是老师们参加课赛时的首选班级。从她班上出来的学生,不管男女,也不管成绩好坏,都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她说周老师教给你们的东西可能以后就忘了,但让你们写一手好字会终身受益的。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敬业负责的她,其实是一个单亲妈妈,在教我们时独自抚养着上高中的儿子,现在想来她也是要面对诸多的生活压力,但却从未见她因家庭所累在我们面前或是在讲台上流露出一丝的疲惫倦怠之意。
如今我已是而立之年,也走到了母亲和教师双重身份交叠的节点。照顾家庭和孩子常常让我深感疲惫,但我只要走上讲台,就要换上得体的衣着、画上简单的妆容,不露倦态,更不会缺乏激情。哪怕孩子刚出生我尚在月子中,也要给学生用心修改简历;哄睡了孩子,也要回复学生的参赛稿件到深夜;守在孩子的病床前,也要边观察孩子的氧饱和度,边打开电脑写好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无论生活有多少琐碎,无论有多少个身份需要切换,只要站上讲台,就不能不修边幅,不能带个人情绪,不能应付学生,不能敷衍教学。这些,都是周老师在我人生的启蒙时刻,用言传身教为我树起的教师形象,也是我终其一生都会遵循的基本职业准则。
到了中学时期,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很多专业精进、育人用心的好老师。其中有一位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他了,或者说,我不敢想起他。他是我文理分科前的物理老师,姓张。我高中时期理科学得很糟糕,和他的交集并不多,但我却很尊敬他。张老师长得高高壮壮的,看起来很威严,其实风趣幽默,还很细心温暖。他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却在班级成立一周年时,给我们买了个大蛋糕说要为我们庆祝。我们用蜡烛摆了一颗心,每个人到“心”里去说几句话。到最后邀请张老师时,他说的话我至今难忘:“我就不进去说了,我会一直站在这颗心的外面,守护着你们每一个人。”他确实做到了,对我这样的物理“特困生”他耐心有加,对家里有变故的同学关怀备至,每个学生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可我那么多年不敢想起他的原因,是就在我们高考前几天,他突发疾病离开了人世。我们在高考前送走了他,擦干眼泪走进了考场。
张老师是真心爱着学生的,所以哪怕他已经化作了星星,我们这些被他照亮过的孩子永远都记得他。因为被爱过,现在也要好好爱自己的学生啊。当他们的知心大姐姐,听他们哭,看他们笑,和他们谈理想,给他们提建议,为他们解开爱情的迷茫。受伤了给他们煮红糖鸡蛋,要考试了送个鼓励徽章,过年了发个祝福红包,毕业了也和他们说常回来看看。前不久看到我刚毕业的学生在给一年级住校的小朋友洗头,感慨万千,这个曾经被电话诈骗找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小女生,现在也开始去守护她的小朋友了。你看,最美好的教育传承不就是——我被爱过,正在爱着,有更多人传递了爱。
王老师是我大学时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课老师,也是我的项目指导老师、毕业论文导师。她是第一个说“米奇最适合当老师了”的人,竟然一语成谶。王老师不太像一个大学老师,大学老师哪有对学生上课那么严厉的呀!抬头一看就知道谁缺课,还每周都要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做不对就给你“开小灶”。大学老师,也不太在意自己职称的晋升,只做自己想坚持的事。每年她都要在中文系办一场诗歌朗诵会,亲自选篇目、亲自排练、亲自导演。从演出前两个月开始,她就要求我们周中练习、周末彩排,她一个节目一个节目抠细节、抓质量,小到一个字的发音都不放过。我们也是“叫苦连天”。后来,我要做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项目,找到了王老师当指导老师,她欣然应允,才和她有了更深的交集。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大到开展每一次推普活动的方案确定,小到申报书上的每一个用词,她都要把控。后来,在项目的基础上,我开始着手写我的毕业论文,她顺理成章成了我的导师。我至今都还记得,在她办公室改论文一改就是一个下午,每处措辞、标点、格式,任何细节她都不放过。大学最后那一年,是我飞速成长的一年,除了考研带给我的沉淀,就是王老师对专业的严谨和较真深深影响了我。
毕业前王老师请我吃饭,为我送行。谈起诗歌朗诵会,她说:“米奇,像你这样活跃的学生有很多舞台。可你知道吗,我们很多同学,他们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所以那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在办中文系的诗歌朗诵会,就是希望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专业一起留下一段记忆。”我当时真的被触动到了,这位看起来很“非主流”的大学老师,是真真正正想用她的专业去引领学生成长的呀!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过,有导师的指引,我才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工作以后,我也会在每一次指导学生时关注细节、要求严格,我对学生说:“你能力可以达不到,但细节可以体现你的态度。这是我的老师教会我的,我现在也希望能教给你们。”我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学生做项目、参加比赛、备考研究生,我也想像王老师一样,做一个灯塔,为他们的成长道路点灯、护航。
让我坚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我实习时的带教老师,一所二级完中的副校长兼语文老师——徐老师。一般来说,很多老师只要承担了学校的行政工作,要么就是离开讲台,要么就是因为各种琐事影响教学。但徐老师真的是发自内心热爱语文学科、热爱讲台的人啊。不管学校的事务如何繁忙,她每天七点准时站在操场和学生一起读经典,没见她耽误过一节课,更是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办公室和其他语文老师集体备课,为一篇文章到底要怎么解析才能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文字的魅力、情感的起伏讨论许久,上课时也总是声情并茂、极富激情。一开始我也很诧异,诧异她怎么会有用不完的精力,也诧异她面对的是一群最好成绩也不过是二本院校的学生怎么还能保有那么大的热情。时间久了我才明白,她看到学生作文里有一句很漂亮的表达会惊喜,她听到学生在课堂上出彩的发言会惊喜,她感受到学生的进步会惊喜,她看到学生的成长会惊喜……每次和我分享这些,她的眼里都有光!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可抵忙碌和疲惫”,大概说的就是徐老师这样的人吧!
在徐老师的影响下,实习的那段日子里,我爱上了深入解读一篇再熟悉不过的老课文,爱上了批改学生习作,爱上了给学生排节目,爱上了和学生聊天,更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那些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当老师带给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体会到了眼里有光的感觉。哪怕现在,工作再劳碌,也能让我偶尔致郁后常常治愈,总能欣慰。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教育是我的身上有你的影子。我的老师们用他们的敬业、温暖、严谨和热爱推动过我,我终此一生也将追随他们的脚步,去推动更多的“云”。
谢谢我的老师造就了今天的我,谢谢我的学生成就了我的今天。
徐超群:做彩云之南的老师
走出去很容易,你有千万种路,走回来却很难,你要放下很多东西。
我是一个云南人,我在这里读书,成长和完成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老师,扎根云南的老师。在我眼里,做老师不简单,做扎根云南的老师更不简单。
做扎根云南的老师,要树立大教育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一部灿烂的史诗,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应该用一种把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创新的大教育观来进行教育工作。我是一个少数民族,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们课间做的是全国统一的广播体操,但是现在我家乡的小学里课间操是跳具有民族特色的烟盒舞。我觉得这是一种民族自信的体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也想加入这个队伍中来。如果我能做一名具备大教育观的云南老师,把自己的大教育观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教师的作用,让各民族都能发光发彩,让各民族的孩子都能在教育和学习中保留、传承、创新与发扬各自的民族文化,以此从内心深处激发其民族自豪感,那么我想云南的教育将会拥有更加旺盛与持久的生命力,也能更好地发挥其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关键的作用。
做扎根云南的老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柔软的乡土情怀。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省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以后,乡村振兴接踵而来。在广大的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必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振兴是构建乡村人才内生动力的永动机。作为老师,我想用自己规范的汉字书写,流利的普通话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引领着学生们走向书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然后再走回自己的家乡。我始终认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能做些什么的人,所为不论大小,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待学有所成之后来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家乡,始终是一件让人感到自豪的事。
做扎根云南的老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新时代下的老师是终身发展型的老师,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用平常心来提醒自己学无止境。另一方面,需要寻找并保持住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既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又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自我定位准确方能不卑不亢地更好成长。另一方面,需要淡然面对人生的各种不确定。或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或是工作上的突发情况,亦或是不知所然的各种焦虑,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够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老师,就能够走得长远。
我知道想要做一名扎根云南的老师,想要做一名好老师还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但我想,只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肯奋斗,愿践行,虽远将至。偌大的中国,总有人在最需要的地方做着最艰巨的工作,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而我也愿意在我最爱的土地上,做家乡的老师,做彩云之南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