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复校:神京复,还燕碣

五、北归复校:神京复,还燕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十四年抗战迎来最后的胜利,一时间举国欢腾,流亡在外的联大师生更是欣喜异常,渴望重返平津。在日本外务省发出乞降照会(8月10日)后的第三天,常委会就讨论了复员问题(第342次会议)。9月,蒋介石在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上就复员问题强调“准备愈充足愈好,归去愈迟愈好,政府不亟亟于迁都,各校也不应亟亟于回去”。由于迁校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如交通工具不敷分配等,联大迁移的时间只能在1946年春夏之间。

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局势发生了改变,内战的阴云越来越重,西南联大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运动逐渐推向高潮。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语专科学校等校的学生自治会在联大新校舍草坪举行时事晚会,6000余名大中学生与社会青年参加了这一晚会,钱端升、费孝通、伍启元、潘大逵四位教授应邀演讲。国民党军队包围了学校并开枪威吓,第二天中央社又造谣诬蔑,学生为此罢课以示抗议。后因学生们反内战的宣传触怒了当局,反战师生不断遭到特务殴打,至12月1日发生了“一二·一”惨案,造成四名师生死难,震惊全国。此后罢课持续了一个多月,学校工作直至第二学期才恢复正常。

为筹划三校迁返平津事宜,联大早在1945年8月23日就已经设置了三校联合迁校委员会,但迁校工作困难重重,迁移的路线、经费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及核定,特别是交通工具紧张,不得不发动群众四处求告联大及三校校友多方设法支持。1946年3月20日第369次会议决定:自5月10日起,北方三校开始迁移复员,所有本校各部分应结束的事项,统须五月底以前办理完竣。

1946年5月1日,西南联大在校肄业生开始填写志愿书,分发三校的学生中,志愿入北京大学者644名,志愿入清华大学者932名,志愿入南开大学者65名。遵照去年9月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决定,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继续办理。5月14日上午,联大在新校舍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为联大纪念碑揭幕,首批百余人即日出发北上,最后一批则于7月11日离开昆明。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举行第385次会议,这是最后一次常委会,宣告“使命与抗日相终始”的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所谓“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