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心灯长明
普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如果有人问我,是因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回答坚定且唯一:因为我喜欢!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一种没有理由的喜欢,一种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喜欢。我喜欢小学老师的开朗,喜欢中学老师的智慧,喜欢大学老师的渊博;我喜欢讲台,喜欢粉笔,喜欢在黑板上写字的感觉;我喜欢学生,喜欢她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更喜欢老师,喜欢这群可爱而平凡的人,我渴望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人。
成为一名教师就是我的理想,一件白衬衫、一条牛仔裤、一个高马尾、一本语文课本的形象很美好,我也想成为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那一个。一直有这样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指引着我前行,教师的梦想早已深植在生命之中。
梦播种的地方是我的小家。那年8月,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可我的小家里有一位我看来并不普通的家庭成员,我的姑妈。用优雅、从容、淡定来介绍姑妈再合适不过了,姑妈是我们家的资深老师,18岁的她幼师班毕业就迈入杏坛、一生兢兢业业培育祖国的花朵,快要退休的她是我为之骄傲的榜样。
梦生根的地方是师范学院。高中毕业后我带着教师梦走进教师教育学院。在那儿,我开始真正触及教师职业,从大一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到大四参加校外实习,四年里我遇见了太多温暖而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他们的陪伴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在最美好的年华,为初心而奋斗,我想大声告诉你:我不是一朵花,我要做一棵树,给我时间,我正在努力生长。”这段话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正能量,心怀真诚与感恩,以兴趣、乐趣、志趣伴行。四年来,我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重视教育能力的锻炼,结合专业思考创新创业,通过科研提升综合素质。四年来,我努力参加各级师范技能大赛,抓住一切机遇站上讲台,全心全意准备每一次微课;四年来,我享受尽情讲课的畅快淋漓,也享受每次试讲前的熬夜修改。正是这一次次的付出,帮助我一步步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梦落地的地方是一所农村小学。刚毕业的我来到了这所基层完小,学校让我们新入职的老师写一句教育寄语,我选择了人民教育家于涟老师所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像自己的师长们一样,延续教育的精神和理念。
拜师、传承是学校的“青蓝工程”,让学校优秀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互助,共同成长,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我们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徒弟的业务水平,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尽快成为合格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1+1”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拜师仪式给我的印象很深,以初心致敬匠心,以行动践行师承,徒弟们郑重向自己的师傅行拜师礼。仪式上,我有幸作为徒弟代表发言:教书育人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今日梦想成真,欣喜之余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教师”两字的分量与责任。师徒结对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师傅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严谨教风。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心悟。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稳,在小学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步入杏坛已有半年,在学校里我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孩子们懂礼貌、知感恩,每每对我道一句“辛苦、谢谢老师”的时候,都深深地触动着我。记得第一次上语文课,师傅教我如何把握课文《草原》,耐心地给我讲解教学重难点,现在的我可以比较轻松地把握课堂,展示自己最好的状态。还记得我开学第一周处理学生言语攻击时不知所措,到后来能够从容地面对家访、与个别学生谈心谈话,开始慢慢地学着“育人”。还有参加课赛和师傅没日没夜地讨论、设计每一个细微的教学环节、一遍遍地试讲,到最后欣喜地拿下一等奖。最难忘记的是接手这个班时有一名智障学生,我忐忑不安地不知道如何与之交流,不知该如何关心他,而现在我已能淡定地处理孩子课堂上拉裤子这样的突发事件,也能够事后利用班会引导班上其他孩子们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最令人欣慰的是,不到半年这名孩子居然能对我笑了……
我想,乡村教师的工作就是这样,虽说只是个普通、平凡甚至有些渺小的岗位,但却有无数的人,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人们常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以灯传灯,心灯不灭。乡村教师作为一束微光,在温暖照亮这群农村孩子的同时,这束微光也同样折射照亮着我。我也愿做这样一束微光,满天星斗里不起眼的微光;因为我坚信微光也能照亮角落,也能点亮乡村角落里的暗淡,我也坚信这束微光定会让这群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光明,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新的希望!
在过去的时间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一直砥砺着我不断前行;谈及未来,我依然选择这句话激励自己!是的,我要牢牢记住自己的初心,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我依然对当初选择的路保持热爱,依然对现在正走的路保持敬畏,我依然愿意以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以青春和热血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