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余有志搜辑卜致远(弥格)司铎事迹久矣,惟记载此类事迹之西书,十九皆为国内罕觏之本,费赖之司铎《入华耶稣会士传》,五年前尚未能一检,遑论其他。二十三年夏在《通报》中获读伯希和教授评文,知沙不烈氏新撰有此传,时未见原书,仅将评文迻译,收入《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三编》,题曰《卜弥格传补正》。次年胡适之先生在北京饭店购得此本,而以见贻,略一翻阅,知著者于汉学较疏,其书尚待改正,姑置之案头。今春《人华耶稣会士传》译竣,复取阅之,此书汉学考证虽陋,然所引西籍多有世人罕觏之档卷;爰取而译之,采其所长,正其所短,于原书微有删削,并补辑王太后、马太后、王后、太子慈烜、庞天寿五传于后,与伯希和评文合观之,永历朝遣使赴欧之一异迹,庶犁然备矣。
译语用字前后微有异同。如物搦齐亚之国君旧译作总统,耶稣会会长旧译作统领,曾德昭旧讹作鲁德照,《中国医法举例》旧讹作《中国药物标本》,兹皆一一改正。
明室奉教,弥格出使,在中国载籍中几无迹可寻,赖张菊生先生在教廷中发现王太后上教皇书,始明其事之非伪。余若瞿式耜、焦琏、庞天寿诸人之领洗,仅天寿一人见诸记载。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二十五《天寿传》云:“天寿事天主教,拜西洋人瞿纱微为师。勇卫军旗帜皆用西番书为符识,类儿戏。又荐纱微掌钦天监事,改用西历,给事中尹三聘劾罢之。”按瞿纱微即本书之瞿安德;进西历是永历三年(1649)三月事,尹三聘请废新历仍用大统历是同年十二月事,并见《永历实录》卷一;勇卫军旗帜皆用西番书,与西书所记明兵旗帜上绘十字架之说亦合。纱微似曾在永历二年进呈图书,《小腆纪年》卷十五云,八月癸巳明桂王还居肇庆,“瓯逻巴国人进图谶”。所谓瓯逻巴国人殆指瞿纱微等,所谓图谶殆指天主圣母图像。焦琏奉教事有可疑,盖西书仅言洗名路加者,并未实指其人为琏也。瞿式耜本人奉教一事亦无迹可寻,惟其从父汝夔、从兄式穀或曾领洗;西书谓式耜子某洗名若望,或亦有其可能;黄宗羲《永历纪年》云:“当被执之时,式耜欲入与妾诀”,则有妻有妾,决非信徒,无可疑也。
本书考证最不明者,厥为瞿安德之殁年、殁地。费赖之《入华耶稣会士传》第九二《安德本传》,志其殁年作1651年12月12日,对以夏历则为永历五年十月三十日。又据同书,清军围广州,永历走广西,广州陷,又逃贵州。安德循他道欲往从帝,所乘小舟,在广西贵州交界处被清兵追及,安德登岸欲逃,兵至,遂遇害。又据交趾传教会道长信杌,位其殁地在田州,是皆与事实不合。广州之陷在永历四年二月,同月己未,永历奔南宁;次年九月清兵陷广西诸府,永历于是月壬寅出奔,十月辛亥次新宁(今扶南县)。十二月初七清兵取南宁,报至,复出奔,由水道抵濑湍,闻清师逼近止百里,乃焚舟登陆。后由安平下雷归顺一路进发。由是观之,永历盖溯左江而上(殆始意欲从安南出海),安德欲驾舟从帝,似无他道可循。其遇害地应在新宁、濑湍之间,被害时应在阴历十二月初七日以后,则为1652年1月间事矣。田州之说,殆误以王太后殁地为安德殁地欤。《永历实录》卷一作永历五年六月“虏兵攻南宁,上奔太平,七月慈圣太后崩”,所记月地皆误。《永历纪年》云:“四月十二日慈宁皇太后(原误马氏)崩于田州,七月十八日葬于两江之宋村山。九月梧州、来宾、迁江告急,二十八日上登舟。十月初七日幸新宁。十二月北兵至迁江,逼宾州。五日幸濑滩,七日南宁陷,上登陆,焚舟楫。”与诸书所载,大同小异,为较得其实矣。
本书有数点必须参考中国载籍,惟记载永历一朝大事之书,现存者无虑数十种,为说不一,未曾有人荟萃而鉴别之。衰朽如余者,固难办此,是为毕业论文之一好标题,竟无人选及,惜哉。
1939年10月25日冯承钧命恕儿笔受讫
附注:《卜弥格传》法文原题见《西域南海史地考证释丛三编》115—116页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