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与传教事业

葡萄牙与传教事业

17世纪上半叶中国与欧洲之交际,与我辈绝少关系。当时的主角为葡萄牙,迨后葡国与些后起的强国在殖民地竞争中历经争斗以后,才被他国取而代之。

Emile Hovelaque[1]君是一部极端启诱的书籍的撰者,曾将欧洲人侵入中国的过程一一说明。他对于黄人表同情,而对于白人颇过于严厉。伯希和(Paul Pelliot)[2]君曾在《通报》批评栏中校正其误。虽然如此,此书对于欲知中国与西方各国交际之大略者,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帮助。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各在其侵略行动中表示其特性。

葡萄牙之特性则在将侵略精神与传教精神严密结合;至若谋利精神,无论其表现如何强烈,只能退居第三位。葡国赖有其热烈的信心,几近乎蛮野的毅力,曾抵于一种光荣时代,而其灿烂尚足供数百年后吾人之叹赏。中世纪时教廷遣派方济各会士(Franciscains)、多明我会士(Dominicains)往使蒙古大汗廷。传教东方之事业,盖由葡萄牙人继续为之。

自从海道发现以后,传教师之派遣,不复遵陆,而为循海。葡萄牙人自经若望一世之子别号航海家的亨利王之鼓励,于15世纪上半叶中即开始作海上之探险(就中若B.Diaz,Vasco de Gama,Cabral,d'Almeyda,d'Albuquerque等最著名),遂建设一广大的殖民帝国。战士的锐气,传教的热诚,商业的天才,互相为助:所以每一葡萄牙探险家所到之地,不久必见一教堂与一堡垒及一货仓同时建立。

葡萄牙有功于基督教之传布,约二百年;欧洲诸民族中只有葡人扩张其势力及于亚细亚全土。公教教会以特权荣誉厚奖葡国,其故易解,盖奖其劝化之功也。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发布教翰(其事在1420年马丁五世时已开始为之,此特补充而已),北起北极,南抵南极,划成界限,界以东葡萄牙国王主之,界以西西班牙国王主之,其条件则在传布宗教。后任诸教皇,列翁十世、保禄三世、保禄四世、格列鄂尔十三世等,历将葡萄牙国势增加,于其侵略或拓殖诸地,如东印度、越南半岛、中国、日本等处,创设新主教区,由是里斯本(Lisbonne)当局之地位愈形坚固。

卧亚(Goa)、澳门(Macao)此二名称吾人必须注意,是乃关于远东与中国方面,葡萄牙人有形势力与无形势力发扬之两大中心点。此二城市在传教史中占有特别地位。两城互相补助。欲至澳门者必须先历卧亚,故此二城名常见于诸传教师记录之中。

当里斯本(Lisbonne)代物搦齐亚(Venise)而为海上强国,与一切东方交通皆取道大浪山(好望角)之时,葡国诸王凭藉教皇之好意,遂独揽运送传教师前赴远地传教之权,其意固在保护宗教,然亦在扩张巩固其政治势力。如此看来,当时执有公教传布指挥大权者,就是君临里斯本的葡萄牙国王。

葡萄牙除许本国教师在其保教区域传教之外,并许外国教师前往。惟是此种外国人势必抛弃其国性,对葡国国王宣效忠之誓,对于母国不复发生直接关系。无论其原籍何国,必须赴里斯本出发,只有此处可以附舟前赴远地。有若干传教师甚至变化其姓名,使其读音与葡萄牙语言相近。有不少意大利人名尾作i者皆改作o,以便合乎时宜。其较为复杂者尚有一名Sedmayer神甫者,改其名作Sotomajor。葡萄牙对其保教权(patronat)坚决防卫;教会史家对于此类争持记载已屡,或与教廷争,或与他国争,结果各国终获有其自行保教之权。

兹置政治方面不言,请言运送教师问题,及旅行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