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等自中国赴欧洲

卜弥格等自中国赴欧洲

弥格等西行,先泊舟安南南圻,继抵印度之Cranganor,是为注辇(Coromandel)沿岸大主教驻在之地。大主教Francois Carcia,葡籍耶稣会士也,曾以上教皇因诺曾爵书付弥格,书题1651年3月29日,内言所关系之使命与远东耶稣会士传教成绩之赞扬。海舶然后越印度南端之Comorin岬而抵卧亚(Goa),时此城虽已衰微,然权势尚大也。卜弥格神甫之抵卧亚,时在1651年之5月,则离澳门已五阅月矣。嗣后因交涉晤谈,耽延行期半年以上。彼曾历谒总督、大主教,以及Ethiopie之总主教Alphonse Mendez,亦耶稣会士也。其谈话吾人无从知之,然据宣教部档,吾人知总主教曾致书于耶稣会会长,言及弥格奉使往谒教皇事。弥格所携证明文件之多,于彼诚有裨益,或者彼预料将来有罗马之争持欤。

卧亚官吏之反对较烈于澳门,卜弥格不得已舍舟而循陆。此道较海行为险,盖须通过素所未识的或素被敌视的民族之居地也。据Antoine Cesques神甫1652年1月28日自Agra城致耶稣会会长书,知卜弥格因卧亚之反对,乃请命于区长Jérome Froës。区长,葡籍耶稣会士也,许其秘密离卧亚,假道波斯而赴欧洲。其事不乏兴趣,盖葡萄牙俗家官吏,皆阻其前进,而葡籍耶稣会士悉皆助其完成使命也。

卜弥格于1951年12月8日发足。吾人根据弥格所撰《略记》前“告读者语”,知其逾Balaghat与Golconde高地,径行莫卧儿帝国,然后入波斯,经过Chiraz与Ispahan二城。自是抵Tauris,已而入Armènie境。嗣后历经Kurdistan,Caramanie,Anatolie诸地,于1652年9月抵Smyrne城。在此城等待物搦齐亚(Venise)国海舶凡一月,则其附物搦齐亚舶而抵此共和国时,不在是年11月末数日,即在是年12月初数日。

弥格留Smyrne城时,9月29日乃其保主圣弥格之瞻礼日,弥格曾衣华服,登教堂讲座,用意大利语述其留华之事迹与其旅行之经过。后来刊行之《略记》,即多本此次演讲之词,此书曾转译为数种语言,后别有说。

[1]钧按:下有南怀仁名,误,今删。

[2]见所撰《清宫纪事》第八章221页。

[3]《江南传教史》第一编24页。

[4]宣教部档旧文一九三册22页。

[5]《中国史》350—353页。

[6]受书者非此会长,其人殁于1651年6月17日,亦非其后任之Alexandre Gottifredi其人殁于1652年3月12日,盖为第十任会长Goswin Nickel神甫。

[7]钧按:此类假定均误,可参看伯希和评文。

[8]第二册第八号以后。

[9]1915年11月1日刊二七号430页。

[10]宣教部档旧文一九三册47页以后。

[11]《插画之中国》(罗马与Amsterdam 1667年刻本)100—103页,同书Dalquie之法文译本(Amsterdam 1670年刻本),135—137页。

[12]《中国志》第三册83—85页。

[13]《日本交趾耶稣会传教史》541—543页。

[14]Contemporary Review 1912年1月刊79—83页E.H.Parker撰文。

[15]《耶稣会史》第三册第三章179页。

[16]《北京公教月刊》,1915年11月1日刊第二十七号430—433页。参看《汉学杂纂》第五九册270页注。

[17]宣教部档旧文一八三册23页。

[18]钧按:太后烈纳致教皇书,原引法文译文,微有讹误,兹录汉文原文,可参看伯希和评文注二三。

[19]钧按:此书亦录原文。

[20]宣教部档旧文一九三册47页以后。

[21]钧按:是书亦录原文。

[22]钧按:此书原文今未见,下文乃从法文译文转译。

[23]钧案:原引译文兹从伯希和所见巴黎国民图书馆汉文钞件录出,参看伯希和评文。按其文义,应出一不解汉文者之手。

[24]宣教部档旧文一九三册,23页又96页。钧案伯希和疑其人姓沈,今暂从之。参看伯希和评文。

[25]费赖之(Pfister)神甫《耶稣会士传》第一册270页作罗若瑟。Dunyn-Szpot书357—360页作K'o。钧按:此书业已转为汉文,题曰《入华耶稣会士列传》。

[26]宣教部档旧文一九三册49页及63页。

[27]宣教部档同册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