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地位巩固之计划

永历地位巩固之计划

卜弥格神甫即在此表大欢而作大梦时加入永历朝廷。其学识与德行皆足使永历与其家族之更加器重。

瞿安德神甫与庞天寿共同进行之宗教行为业已告终,巩固扩张此种行为之阶段由是开始,而此阶段之主角应为卜弥格也。其视皇子当定,殆若罗马帝国之Constantin,其视烈纳太后殆若古之Monique。永历本人亦似欢迎天主教。是皆表示昔奉异教之老大中国,将从其君后沐西风而循救赎之途乎?惟其最后之成效,显然系于明室地位之巩固而不受满洲威胁。诸耶稣会士明了斯理,即与新入教之名人共订一种计划,此计划在不明传教史者视之,必以为异,而习知中国传教事业者视之,瞿安德神甫之成绩与卜弥格神甫之旅行,皆事之常者也。

1630年时,北京帝廷之中,受汤若望神甫之感化者,为数不少。总记领洗者540人中,不仅尽属宦者,且有要人在内,如崇祯帝之某妃某子是已。皇帝本人固为旧俗所囿,不能入教,然对于左右信教则听其自由。此非后来永历朝廷之一先例欤。

其后晚至18世纪,明室已不复为人所记忆,而满清稳然君临中国,康熙末年之时,宗室苏努之二子得巴多明、苏霖二神甫之劝化而入教,家族数人从之。雍正皇帝虽流之远方,投之牢狱,终不背教。迄于帝崩,仍受禁锢,其中一人于被赦前且殁于狱中,其事可后先媲美也。

然则明代皇室之入教,无足异矣。时后妃领洗之众,尤其是皇太子之入教,足以启发一种大规模的政治宗教运动而求援于欧洲云。

吾人行将记述之卜弥格神甫奉使事,其重要性在此。至若使命本身,在奉使者视之并非异举。路程虽远,艰险虽众,顾诸传教师既能不畏此而赴极东,当然对于还欧之行程亦无所畏。中世纪时已有Jean du Plan Carpin等之奉使蒙古大汗廷;最近时代,1585年时范礼安(Valignani)神甫亦曾率领日本藩王三人往朝教皇GrégoireⅩⅢ;1613年时复由日本大名Daté-Masamure遣使往教皇Paul V所,其例固甚多也。此外17世纪末年,法国与暹罗互相遣使之例亦可引证。

至若纯粹关于中国之事,中日视察员范礼安神甫曾遣罗明坚(Ruggieri)神甫归谒西班牙国王Philippe Ⅱ与教皇Sixte-Quint,请其遣使来中国,明坚于1589年抵里斯本,颇受优待。不幸教皇殁,而1590—1592年间继任教皇三人相继去世,致使明坚所图毫无成绩;明坚得疾,赴Salerne会团养疾,而殁于1606年。1613年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神甫亦曾回欧,以中国教务状况报告教廷。尼阁以后,尚有卫匡国(Martini)、白乃心(Grueber)二神甫亦曾追踪前辙。然今只言卜弥格神甫也。

[1]参看耶稣会士撰1637—1649年间《中华帝国纪要》9页,1650年墨西哥刻本。

[2]参看《中华帝国纪要》6页,Gaillard神甫撰《南京志》,1903年上海刻本227页。

[3]参看《中华帝国纪要》3页及4页。

[4]参看冯秉正神甫《中国通史》第十册560页。

[5]参看史式徽(de La Serviere)神甫撰《中国耶稣会昔日传教事业》33页。

[6]参看卫匡国(M.Martini)神甫撰《鞑靼战史》(1654年巴黎刊)115页。

[7]钧按:原文仅著其姓作Tchenn或作Tchin或作T'sin,今从伯希和说作焦琏。

[8]参看史式徽神甫书10、11、31页。

[9]见宣教部档一九三册49、63页。

[10]见宣教部档一九三册48页。参看《中华帝国纪要》9页以后。

[11]见《北京公教月刊》1915年11月1日刊第二十七号430页。

[12]《中华帝国纪要》9页。

[13]宣教部档一九三册342页。

[14]《北京公教月刊》1915年11月1日刊第二十七号431页。

[15]高隆盘(Colombel)神甫《江南传教史》第一篇486页。

[16]《中华帝国纪要》7页。钧按:似应从伯希和说作年36岁。

[17]上引《北京公教月刊》同号431页。参看上引高隆盘神甫书第二十二节。

[18]上引宣教部档一九342—343页。

[19]此神甫所撰《中国史》,始1641迄1687年,耶稣会档藏1710年写本。又徐家汇抄本350—353页。

[20]de Backer & Sommervogel二神甫合撰,第二册69页。

[21]前引宣教部档第一九三册56—69页。吾人原采之说,本Stanislas Zalenski神甫撰《波兰耶稣会士传》第三册592页以后。

[22]参看前引高隆盘神甫书7页。

[23]见F.M.de Montézon & Estève二神甫合撰《南北圻传教史》(1858年巴黎刊),绪言第3页,又卷后证明文件第七号。

[24]Antoine-François Cardim神甫撰《日本教区耶稣会斗争记》(1894年里斯本刊八开本)第三十五章247—251页。

[25]按:Kecho为安南海港,交趾都会,经略驻所,处Song-koi右岸,南距顺化670公里。

[26]高隆盘神甫书第一编486页。

[27]《中华帝国纪要》11页及12页;《中国略记》79—80页。

[28]de Marini神甫撰《日本交趾耶稣会传教史》346—349页;高隆盘神甫撰《江南传教史》第一编488—489页。

[29]史式徽神甫书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