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上脱斯冈大公书
弥格等待数月,始觅得向导,导之赴广西。弥格居交趾时,曾于1658年11月20日作上脱斯冈(Toscane)大公爵书,写以拉丁文。大公爵嗜好学术,喜与学者交游,弥格与之通信札,殆以此欤。弥格书略云:“前在卧亚上书,计已到达,附寄治蛇毒之石,应已寄到。今复寄上中国树实及其他异物。”后云:“我终抵中国边界,别言之,交趾国也;我将从此往依永历皇帝,缘其母,其妻子皆曾领洗也。皇帝现统率四军与战象百头,及所领五国之众,进讨叛逆,光复余地。”
卜弥格之死
弥格徘徊于中国边境,谋复入九年前发足之地,不久备知其地已为满人所征服。遂作书致交趾传教会道长,托其请命于交趾国王,许其重回交趾。顾其事须长远时间始能办到。弥格含忧伏处交趾、广西边界,疲劳已甚,因得疾,而殁于1659年8月22日。交趾传教会道长曾遣会中交趾青年会士三人携金往助,比至,弥格已不在人世矣;同伴沈安德为之经营葬事,树一石十字架于道旁,上泐文字。已而安德偕一华官逃往山中,以避满人搜捕。以上诸事,皆得之于交趾青年三人者。
卜弥格虽长息于地下,然其事迹,其遗著,未全没也,兹为列述于下章。
[1]《中国通史》第三册243—244页。
[2]《满明战史》,1679年刊,173页。
[3]钧按:清兵下广州,事在1650年阴历十一月初二,阳历11月25日,在弥格出发之前,殆明知而故讳也。参看伯希和评文注二九。
[4]弥格在《略记》(68页)中曾言离澳门时,敌人已取广州,然其后复经皇帝收复。
[5]《日本交趾传教史》346页。
[6]《中国传教史》1903年巴黎刊第二册16页。
[7]钧按:《入华耶稣会士列传》268页作1651年11月12日。可参看伯希和评文172—174页。
[8]钧按:《小腆纪年》卷十七:顺治八年四月戊午(1651年5月30日)明太后王氏殂于田州,则殁于瞿安德前半年。
[9]见前引1912年1月刊《现代杂志》79—83页。
[10]《满明战史》171页以后Dunyn-Szpot书472页引之。
[11]钧按:《通鉴辑览》卷一二〇谓永历居安隆时,马吉翔掌戎政,庞天寿督勇卫营,俱谄诏事孙可望,至为谋禅代,与西书及《永历实录》所言之庞天寿,迥若两人,不知何所本。鲁日满来华时,与卜弥格同舟至卧亚,殆先闻天寿之名于弥格,后在广州记1659—1662年事,得诸传闻欤?
[12]阿瓦一名Ratnapura,阿瓦国之都城,亦缅甸之古都也,在今都城Mandalay附近。
[13]钧按:此条原文多误,今为改订如上文。
[14]见前引鲁日满神甫书183—185页。
[15]参看1915年8月1日《北京公教月刊》69—297页。
[16]参看前引鲁日满神甫书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