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国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阅读教学,但事实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就会进入被动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热情,遇到困难和挫折,很难主动克服,反而容易退缩和畏惧。
学习动机不足,会使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神,学习效果不佳,导致成绩下降;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又削弱了学习的动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当深层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时,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强烈的渴求。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如何才能学好,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惧怕困难,遇到问题会尽力去找出原因并解决,随着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学习动机也越来越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时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绝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也不仅是为了获得文凭、找好工作、得高收入,更重要的是把英语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打开了一个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视野会更加宽阔,知识会更加丰富,能力会更加强大。此外,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也要注意要符合学生以及其他因素的实际,合情合理,不能过于偏离实际。
(二)提出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只是单方向的知识灌输。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也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学生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能真正地参与进去,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抑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失去了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教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虽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袖手旁观”,也不代表教师之后的教学任务会变得轻松。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教师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要求其配合学生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在此期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由此可见,虽然教师的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教学模式只有革新为双向互动的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只有让学生成为主体,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让教师成为辅助的引导者,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动机上、态度上、风格上的种种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也能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了解自己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主动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让自己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使自己进入最佳的状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理念。素质教育不仅强调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更强调要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发育,是英语教学活动要承担的另一重任;因人施教、助长个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利用英语教学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活动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教学在教育中有了一席之位,网络教学的学习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的出现也使学生的身份相较于传统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学生身份的变化,也包含学生观念的变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学习资源更多样化、更开放。网络教学的学习入门门槛低,学生只需要具备上网条件,就能够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②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不受地点的限制。网络教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③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讲解简而精,学生能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能够快速跳过,学习下个知识点,不需要长时间地等待;对于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可以将视频下载下来反复观看,直到学懂为止。
(四)评价方法多元化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课程评价知识的缺乏和对于试卷分析工作做得不够,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很多。加上对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缺乏正确的指导,教师往往感到很茫然。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是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而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仍处在传统的静态评价阶段,这种评价体系一般只能够体现出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但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潜在发展水平。这种评价体系会影响对学生潜能的客观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引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
从世界课程评价的发展史中可以发现,当今课程评价的中心理念是充分尊重个体的建构评价理念。建构评价理念注重“协商”式的“共同心理建构”,在此基础上寻求共识的达成。这种评价理念的本质是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在根本上打破了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局限,从而彻底转变了评价的理念。
建构评价理念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心思想是主体性评价。主体性评价的评价中心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主体性评价将评价本身的外显和内隐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了出来。在具体的实践中,主体性评价不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和监督,其评价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个体对自我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主体性评价的评价过程是民主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交流的过程,是民主意识的翻译,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主体性评价是教育性评价的一种,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主体性评价的评价内容非常注重多元化,尽量从多个侧面反映个体,从而鼓舞个体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中应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而不是使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全体被评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