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写作教学实践
(一)多种模态导入写作创设语境
教师根据课堂主题和作文体裁,选择适当的课堂内容导入形式,搭配不同的模态创设语境,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自然地融入课堂主题中。
(二)组织课堂活动情境再现
运用多种模态进行语境的创设后,学生虽然已经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大致是哪些方面,但是对课堂主题内容仍不明确,且单是教师导入的多种模态,学生作为接收者,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还需要教师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课堂主题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后面教学步骤的进行。
以上两个步骤属于写前阶段的情境导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真实情境、唤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真实感受情境可以使学生快速回忆起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并与本节课主题产生联系,以利于课堂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幻灯片呈现写作策略
进行情境导入和课堂活动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和相关知识已经被唤醒,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相关的内容。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与写作策略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写好一篇英语作文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例如,作文主题相关词汇的储备、文章主题思想的确定、梳理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优秀语句的仿写等,帮助学生在作文写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借助导图框定文章结构
在学生对作文的相关内容和文章的框架结构了解以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文章结构的强化,教师可以采用导图形式进行重点内容的再强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已学知识进行再强化。导图中的内容是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内容。同时,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写作任务,主题就是本节课训练的主题。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如文章的结构和段落怎样安排、文章的立意等方面,并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列出大致框架,然后进行文章的写作。学生在列提纲的时候,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哪些学生遇到了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五)学生作品的评价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初稿之后,需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与反馈,在此之前,教师可以采取生生互改或教师批改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和闪光点,并做相应标记和记录。
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主要围绕的主题是内容切题、词汇正误、语法、语句以及文章结构等,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情况可以先做上标记,课后向教师请教。在进行学生错误展示时,可以使用投影的形式,教师对学生作文实时批改,学生可以同时看到,这样可以获得使学生吸取教训、加深印象的效果。
在最后的评价过程中,作文的评价经历了三个环节,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在幻灯片上呈现,对于小组互评出来的作文可以通过投影的形式直接将学生的原作文呈现在荧幕上,将重点易错部分着重标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意见并提供修改方向,学生在拿到教师的意见之后进行修改。
【注释】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3]侯丽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