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第三节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冲破英语语言难关的必要性被无限放大。社会上需要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过去较为保守的教学体系中,大学英语四、六级成为衡量学生英语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反观当下,显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检验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需求,这直接导致的是,社会上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雅思、托福等国际英语测试系统为标准。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被推至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然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中坚力量。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观念长期笼罩在万千学子的意识领域中。我国的家庭和学生把进入大学看作改变命运和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可见高校教学在我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现行的高等英语教学制度并不能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不应该因为英语教育而丢失了高等教育最初始的目的,但是从侧面来看,英语教学的乏力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英语教学不应该仅限于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应用,应用就意味着学习语言要首先学会沟通和表达。接受高校英语教育,并可以使用英语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样的教学成果才是有效的、实用的、被认可的。

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听说能力也没有着重培养,很多大学生至今还是学习着“哑巴英语”。很多学习都仅限于记单词、做题、刷题,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说到底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并不能帮助大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这直接导致了其所塑造、培养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交际能力,很难真正地融入英语环境中。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语言分析能力很强,也始终不能成为合格的英语学习者。社会文化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不够强,就不能真正地称之为学会了这门语言。可以说,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达到及格线。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国际交流变得更加重要了,不仅要求能听懂和能说,还应该了解英美语言文化,互相尊重,方便大家愉快、顺畅、便捷地交流。当今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与在英语语境下学习的学生,除了文化背景的差异,二者甚至都不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就连毕业都是不合格的。我们不免需要反思大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这种弊端是否盖过了它的优势。这种种现象表明了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顽疾不除,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会各界以及各个家庭都不希望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都是不被社会认可的“残次品”。因此,改革是高校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迫使每一门学科都能取得相应的良好效果,进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成果和突出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