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听力教学实践

一、多模态听力教学实践

网络环境下多模态听力教学的构建,其中心内容主要包括听力教学中的四个环节的模态转换。

(一)准备环节

在介绍听力背景时,教师应多使用一些图片并制作有趣的幻灯片,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图片等相关方式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单词,让学生学会阅读图片和说单词,以达到通过多媒体实现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呈现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和构建意义,该环节主要涉及模态之间的相互协作。首先,要说的就是视觉模态,也就是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亮度、字体等,将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凸显出来;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文本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具体信息的丢失;最后,就是听觉模态,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各自的音调、语速等来进行配合。

在以上这两种模态当中,主模态是听觉模态,而视觉模态则主要是起到了强化听觉模态的作用,也就是通过视觉模态,让听觉模态能够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表达出来。文本信息则主要是为了防止学习者出现听觉缺失或者没有完全接收信息的情况,起到了对听觉信息进行补充的作用。

(三)练习环节

在练习环节,学生可以将听说与听写、听力理解与听力练习相结合,对短期记忆信息进行重组和编码。多模态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各个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四)评估环节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记录和联系的方式,对学生理解信息的程度进行评估,我们都知道,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够帮助学习者去理解自己听到的内容,除此以外,另外一个帮助理解的方式还有笔记,它也能有效实现学习者对所听内容的再认知。学习者对所听内容的理解程度,决定着他所记笔记质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