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8:如何组织撰写容易翻译的文档?

问题18:如何组织撰写容易翻译的文档?

当业务沟通对象涉及境外人员时,业务相关资讯都可能需要翻译。职场中翻译需求最多的文档之一通常是产品文档。或许你没想过自己组织撰写的某些资讯日后可能被翻译后使用,或许你认为原文质量好坏可能对机器翻译后的译文输出影响不大。然而,译者或者新手用户对歧义信息比较敏感,而作者往往没注意到。原文质量优劣对企业的直接影响不仅体现在译文质量上,还会体现在翻译成本上。

在机器翻译得以广泛应用后,人工翻译的工作主要是译前和译后编辑。译后编辑是对目标语译文的检查修订,而译前编辑则是对源语文档的处理,包括读取原文(也称“源文档”),把源文档转换成可编辑的文档,必要时修复转换不良的文档,具体会涉及拼写和语法检查、消除复杂或歧义的句法结构、验证术语一致性等细节,确保机器可以顺利地处理和翻译。翻译服务的定价通常取决于:源语词数、语言结构、主题的复杂性以及完成翻译所需时间,其中编辑和校对的成本大约占翻译成本的一半。

显然,要组织撰写易于翻译的文档就是在源头上降低误译的可能,把译前编辑工作量最小化,自然会减少翻译的费用。文档创建者考虑到的翻译细节越多,其源文档所需要的译前编辑干预就越少;机器输出的译文质量越高,译后编辑的地方也越少。这在多语种翻译场景下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表18-1以中文作为源语言,英文作为目标语言,列举了按易于翻译的标准组织撰写文档的方法和示例解释。

表18-1 按易于翻译的标准组织撰写文档的方法和示例

上述规范相当于是审视文档保质价值的另一个视角,不论你是否组织撰写产品文档,如果你的目标内容在未来可能被机器翻译成不同语言,注意从机器翻译的角度组织撰写源文档,也就是让文档快速进入就绪状态,所以,译前编辑被称为“global readiness(全球准备就绪)”或“global readiness editing(全球准备就绪的编辑)”。机器翻译具有翻译记忆,它会充分利用记忆库存储的译文内容进行复用。在组织表述相似内容时,必须始终保持一致的词句措辞,机器才会发挥出复用的功能,即你作为作者时的走心留意对你的机构将是省时、省力、省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Kohl,J.R.,The Global English Style Guide[M].Cary:SAS Institute Inc.,2008.

[2]Covey,F.Style Guide for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 Inc.,2012.

[3]Weiss.E.H.,The Elements o f International English Style[M].New York:Routledge,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