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生理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始于骨髓中的定向干细胞,自原单核细胞至幼单核细胞,而后成熟为单核细胞并释放入血,进入组织为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其细胞结构、组成及代谢亦产生了相应的改变。当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细胞增大,胞浆中紧密颗粒增多。紧密颗粒就是溶酶体,含有许多蛋白水解酶,其中较主要的有溶菌酶、酯酶、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酶、β-葡萄糖醛酸酶、组织蛋白酶等。此外,线粒体、线粒体酶的活性及细胞呼吸率也增加。葡萄糖氧化率和乳酸产生率也随着细胞成熟而增加。多核巨细胞是单核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其来源尚未确定,一般认为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而成。
(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1.趋化性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阳性趋化作用,能定向地向若干刺激物移动。
2.吞噬作用
吞噬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最重要的功能。
3.杀微生物活性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杀死被吞噬的细菌和某些霉菌(如念珠菌属)的能力。随着微生物(如葡萄球菌或假单胞菌属)被吞噬,氧消耗显著增加,并产生被认为有杀死细菌活性的产物,包括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和游离羟基。
4.启动和调节免疫反应
当诱导免疫反应时,处理或引进抗原有赖于巨噬细胞连接和降解外来颗粒或物质的能力。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是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先决条件。巨噬细胞能改变弱抗原的抗原性,可从血循环中除去抗原,有时可储存抗原。巨噬细胞还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对非特异性免疫原和特异性抗原反应而产生的干扰素量。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通过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和单核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因子以调节或限制淋巴细胞的反应程度。
此外,单核-巨噬细胞还具有细胞毒及合成可溶性因子(如干扰素、前列腺素、溶酶体酶、集落刺激因子等)的功能。
(三)单核细胞生成的调节
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着共同的干细胞,有人认为当集落刺激因子(CSF)量较多时,粒-巨噬细胞系干细胞(CFU-C)即向粒系分化,CSF 量较少时则向单核系发展。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断单核细胞从骨髓向血液的释放,并能加速单核细胞进入组织,促使血中的单核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