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疗法及其作用机理
活血化瘀疗法是治疗血瘀证的有效方法,具有调畅血流、活血通络、祛除瘀滞的作用。临床上,对于单独以血瘀为病机的血液病,应用活血化瘀疗法即可收效。但是,由于血液病种类和临床症状的多样性、病因和病机的复杂性,临床上往往根据疾病和兼证、病因和病机的不同,将活血化瘀疗法与其他治法配合应用,从而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更好地发挥了活血化瘀疗法的功效,提高了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一)常用的活血化瘀疗法
1.清热凉血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热迫血行,高热出血夹瘀或血因热瘀者,亦可用于血液病瘀久化热之证。气分热盛,证见壮热口渴、汗出、心烦不宁、苔黄舌红、脉弦数,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地、犀角、赤芍、丹皮、玄参、连翘、石膏、黄连、柴胡等。血分热盛,证见高热神昏、发斑吐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绛、苔黄、脉细数,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用犀角、生地、丹皮、赤芍、茜草、紫草、小蓟等。肝火炽盛者,方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加减,药用龙胆草、生地、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青黛、当归等。瘀久化热者,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桔梗、丹皮等。临床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常以此法治疗。
2.行气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之气滞血瘀证。方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药用延胡索、川芎、当归、郁金、枳实、木香、柴胡、厚朴等。临床上,新生儿溶血、卟啉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多以此法治疗。
3.益气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气虚不足,运血无力之血瘀证;亦可用于瘀证日久而兼气虚者。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山药、当归、红花、川芎等。临床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病常以此法治疗。
4.养血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兼有血虚表现的瘀证,方用四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归脾汤等。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阿胶、枸杞子、何首乌、龙眼肉、鸡血藤、三七等。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等各种血液病。
5.滋阴活血法
适用血液病阴虚津亏、血行瘀滞之阴虚血瘀证。方用大菟丝子饮、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等加味。药用生地、熟地、玄参、麦冬、石斛、女贞子、旱莲草、阿胶、山萸肉、黄精、龟板等。临床上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血液病的治疗。
6.温阳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脾肾阳虚、化源不足、血运无力、血枯瘀滞者,方用右归饮、金匮肾气丸等加味。药用黄芪、党参、巴戟天、鹿角胶、鹿茸、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仙灵脾、锁阳、肉苁蓉等。临床上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造血系统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等证的治疗。
7.软坚活血法
适用于血液病伴有癥瘕积聚者。方用鳖甲煎丸、下瘀血汤等。药用鳖甲、牡蛎、水蛭、虻虫、山甲、海藻、乳香、没药等。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血红蛋白病、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机能亢进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者。
8.利湿化痰活血法
适用于白血病痰湿内阻、痰瘀互结之证。方用导痰汤、二陈汤等加味。药用半夏、胆南星、苍术、茯苓、陈皮、瓜蒌、白芥子、浙贝、泽泻、地龙、郁金、薏米等。临床上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常以此法治疗。
(二)活血化瘀疗法的作用机理
1.改善微循环
活血化瘀疗法可使血流速度加快,血细胞聚集所致的絮状、粒状血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收缩的血管有所恢复。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活血化瘀疗法可使血液流动性改变,聚集状态消除,防止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及有溶血栓的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活血化瘀疗法对免疫功能具有双重影响,即不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有免疫增强作用。其免疫抑制作用与抑制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尤其是明显抑制IgG、IgM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抗体的产生有关。其免疫增强作用与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4.抑制肿瘤生长
活血化瘀疗法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②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作用。③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④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及机体的高凝状态,使肿瘤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控制下。⑤提高免疫功能。
5.镇痛作用
活血化瘀疗法的镇痛作用,部分原因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实现的,也有的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另外,活血化瘀疗法还有抗菌和抗病毒、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体内某些代谢失调等作用。基于以上作用机理,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血液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