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诊察患者声音、语音、呼吸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指病体本身及各种分泌物所发出的气味。
(一)发声、语言
发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前轻后重,多属于形壮气足,即病亦多为实证、热证。若胡言乱语,诡狂声亢,多属里热重者,常见于血液病急性期,或热毒炽盛证候。发声低微细弱,声音断续,前重后轻或语声轻清,多由体弱气虚,病者多属虚证、寒证。若时断时续,郑声低弱,多属正气大伤,如血液病的慢性过程,或阳气衰微的证候,多闻此声。
(二)呼吸
呼吸低微,缓慢而不接续,多属肾气不足,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大多见于血液病后期,如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症、重链病等。数而不能连续,为元气大伤,阴阳离决之危证。
(三)气味
血液病患者若嗅及口腔气味,有口臭,多属胃腑热盛,常见于各种急性血液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伴有口腔感染溃疡者。出血性疾病口腔常发出血腥气味,口腔有酸臭气味者,多见于慢性血液疾病过程中,如各种贫血、慢性粒细胞减少、慢性白血病、肿瘤等,多为胃气不足,中阳不振,宿谷不化所致。血液病患者出汗大多为虚汗,一般无特殊气味。若属气分热盛,或阴虚火旺,汗出多有酸腐气味。湿热内蕴者,汗出常有酸臭气味,而且汗出不畅,时出时止。小便臊气味大,伴有口苦身热、烦躁不安、舌红苔黄等症,为心火下移小肠,膀胱湿热内盛,见于急性血液病热邪炽盛者。若小便清长、微臊或无特殊气味,伴有畏寒肢冷,乏力神疲、舌淡脉弱,多属气血亏虚之象,见于慢性疾病患者。若小便微红,有血腥味者,大多出现于出血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肿瘤疾病过程中。小便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多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若大便带有血腥味,多为热邪损伤肠络之便血,可见于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此外,血液病皮损亦可发出特殊气味,如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皮损常有恶臭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