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的功能

三、血的功能

血的功能主要是由它的特定的循行部位以及组成成分所决定的。

(一)充盈血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灵枢·营卫生会》说:血“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由于血循行于脉中,故具有充盈血脉的作用,《玉机微义》说:血“注之于脉,充则实,少则涩,生旺则诸经恃其长养,衰竭则百脉由此空虚”。

(二)循环濡润、营养全身

《难经·二十难》说:“血主濡之。”这便是对血的功能的高度概括。血行脉中,灌溉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是“血主濡之”得以实现的前提。同时,“血主濡之”又与血的组成密切相关。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素问·痹论》说:“营气者,水谷之精气。”《医宗金鉴》说:“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石山医案》说:“营气营养于内。”因为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气行于脉中,与血可分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又有“血有营气是活血,血无营气是死血”的说法。由此,似可把营气理解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其营养作用似可进一步理解为供氧作用。血的具体生理功能,大体上可分3类。

1.维持人体脏腑、形体、九窍等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

《侣山堂类辨》说“肝内多血,心中有血,脾中有血,肺中有血,肾中有血”,循行周身,人体的脏腑、形体等各部分的生存及其机能活动,皆赖血的濡养,故《玉机微义》说:“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出入升降,濡润宣通,靡不由此。”若血液充盈,脏腑功能健旺,则面色红润,皮毛润泽,肌肉丰满,筋骨劲强;反之,血虚不荣,脏腑虚弱,则面色萎黄,毛皮枯槁,肌肉痿软,筋骨羸弱。故《金匮钩玄·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说:“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

2.维持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灵枢·本脏》亦说:“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这充分说明了感觉与运动对血液营养的依赖关系。

3.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血液与神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只有血液供给丰富充足,神志活动才能健旺正常。故《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三)御邪作用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物质,血液充盛则身体壮实,御邪能力强健;若血液不足则身体衰弱,御邪能力低下,此自然之理。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生其偏废之病。”血液的这一御邪作用,是间接地通过濡养作用来实现的。那么,血液自身是否具有御邪作用呢?对此,历代医家多避而不谈;或在涉及这一问题时,气血并提,如《医宗必读·医论图说·古今元气不同论》云:“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气血充盈则百邪外御,病安从来?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转,百病丛集。”《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风虚劳候》也说:“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而十分普遍的观点是将御邪作用归结于气。中医学关于气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包括无形之气(狭义)及有形之气(形)。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广义上说,有形之血乃气聚而成,为广义之气的一种具体形态。中医学是将防御功能主要归属于无形状态(肉眼看不见)的气,即狭义之气,这无疑和中医的肉眼直观观察研究方法有关。血液中各细胞成分虽不能被肉眼直观观察所把握,但红细胞明显的色泽却不难为肉眼所捕获。所以,中医学的血液功能,应该说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功能。而血液的细胞成分,如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因无法为肉眼直观观察到,便被归属于无形之气,正如《石室秘录》所说:“气,无形也;血,有形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有关气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与白细胞、淋巴细胞等血细胞成分功能上的相似之处。以卫气为例:①卫气能迅速地移动并到达邪侵之处,能自由进出络脉之中,以补充在同邪气斗争过程中所损失的卫气,具有防御作用。《灵枢·卫气》说:“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说明卫气是由脉络内游离于外的。《景岳全书》说:“卫主气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营主血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说明营卫同存于经脉之中,只不过合之则称血,分之则为营卫。②卫气具趋向性和集结性,卫气能迅速移至邪气致病的部位,如《灵枢·痈疽》说:“寒气客于经脉之中,……则卫气归之。”又《灵枢·岁露》说:“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同时,卫气能聚结在病邪入侵的地方,协同围歼致病邪气。如《灵枢·口问》说:“夫百病之始也,……卫气稽留。”又《素问·刺节真邪》说:“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卫气留之。”③卫气具致热原性,卫气很可能是内源性致热原。其正常的“温分肉”功能,在病理状态下,因病邪刺激可产生大量热量而引起发热。如《素问·调经论》说:“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灵枢·痈疽》亦说:“卫气从之不通,壅遏而不行,故热。”以上论述说明,卫气和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功能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不能因其相似而将两者之间等同划一)。这样,现代医学的血细胞在中医学中便被划分为血、气两部分,但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相须、相得。《不居集》说:“气即无形之血。”因此,血自身便具有直接的御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