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养的原则

一、饮食调养的原则

(一)饮食适量

饮食不当,过饱过饥均可招致疾病。水谷是气血生化的源泉,饥则机体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则气血亏损而为病;而饮食过量,超过了机体的消化功能,就会损伤脾胃,使营血不和,致使其他疾病发生或病情加重。

(二)软硬、冷热相宜

食物过硬,不易消化,对患者不利;如脾胃功能较好的患者,食物过软,则会影响患者的食欲。所以饮食的软硬要适当,根据病情而有所不同,分别给以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等。食物过冷过热,都可能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特别是神志不清者,更需注意,以免引起烫伤、腹痛、消化不良。病情不同,要求饮食的冷热也不相同,一般说,热证患者喜冷,而寒证患者喜热,可以随患者之所好适当调节食物的温度。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除应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护理以外,还要注意食物中不宜有小骨头、鱼刺等异物,以防发生哽噎、卡刺。

(三)饮食清洁

俗话说“病从口入”,血液病患者抵抗力较差,饮食不洁或误食有毒食物,特别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和食物中毒,导致腹痛、吐泻,甚至严重中毒,危及生命。必须注意饮食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范,保证食物熟透。因食物煮熟,不但能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而且较易消化。

(四)饮食不宜偏嗜

食物有四气五味,各有归经,可影响和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因此饮食若偏嗜则可发生多种病证。如过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化热;过食生冷能损伤脾胃阳气,而致寒气内生;偏食辛辣,可使胃肠积热而致大便干燥等。因此,《素问·生气通天伦》中强调要“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五)定时进餐

进食不定时,不但容易造成过饥过饱,而且会使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加重病情。因此,必须安排好日常生活时间,以保证进餐时间。如估计某一工作在进餐前来不及完成时,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另外安排时间,以免耽误进餐。进餐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宜。

(六)饮食结构

血液患者同其他患者一样,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因此,食物应易消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并含有适量的蛋白质。夏天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冬天要保证食物中有足够的热量。烟、酒、咖啡、浓茶均不宜进服。因为这些东西或可影响药物疗效,或可使大脑过度兴奋,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不利的。

此外,盲目进“补”,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补药”“补酒”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使用才有效,否则只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