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切诊

四、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通过脉搏、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的触、摸、按、压、叩等手法,从而获得血液病的辨证资料。

(一)脉诊

1.浮脉

轻取即得。主表证,亦主虚证。血液病贫血及久病体虚而见浮脉,多虚而无力。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有力者为里实,常是气滞、血瘀、寒凝、痰浊在血液病病程中产生或堆积;无力者为里虚,常是血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的主脉。

3.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有力为寒凝血脉;无力为虚寒,如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4.数脉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热证。有力者为实热,多见于血液病并发感染的气分热其证或血热妄行证;无力者为虚热,多见于血液病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患者;若数大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为虚阳外越,见于气随血脱之危候,如急性失血性贫血、DIC 休克等。

5.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亦见于气随血脱。为危重病候。

6.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营血亏虚或气血两虚。多见于血液病贫血患者。若脉细且数,伴高热神昏,则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主实证。

7.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浊。多见于具有“痰核瘰疬”临床表现的血液病种类,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等。

8.涩脉

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主瘀血。多见于具有“癥瘕积聚”“腹中痞块”临床表现的血液病种类,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症、脂质沉积症、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9.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病气滞及诸痛。见于具有“骨痛”临床表现的血液病等。

10.濡脉

浮而细软。主气血虚,又主湿。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患者。

(二)按诊

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先触摸,后按压,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判断患者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以便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1.按颈项、腋下、腹股沟等

淋巴肿大是血液病常见的体征之一,好发于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尽管可通过望诊、问诊来确定,但按诊更为确实。按触要点:注意淋巴结出现的部位,呈局限性还是全身性;硬度(硬、中等、软);压痛(无、有);与周围组织粘连(无、有);是否出现坏死或溃疡等。伴有淋巴结肿大的血液病最多见的有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系痰凝胶固而成。

2.按肌肤

用手触摸肌肤,若常有汗者,为气虚的表现;若间断汗出黏腻,为湿热内蕴;若大汗冷凉,见于阳气外泄。若肌肤甲错者,为血燥或瘀血内阻的征象。若按压肌肤,凹陷不起,为水肿,常见于血虚或脾肾阳虚;若水肿处按之较硬,则多为气滞血瘀。若按压后皮下出现紫癜,多为出血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皮肤可触及斑丘疹。

3.按手足

患者手足俱冷不温,是阳虚寒盛之证;手足俱热者,多为阳盛热炽的表现。四肢厥冷,多是疾病后期,阴阳离决之象。按之关节酸胀肿痛,多见于血友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镐形细胞血红蛋白常有手足背肿痛。

4.按胸胁

胸部为心肺所居,两胁为肝脉所布。若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多为浊阴犯肺或水气凌心,常见于网状内皮系统增多症。若按之胸胁饱满,肿胀,则是饮邪内停,悬饮积聚,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若触之胸骨疼痛,则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常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症的表现。若气滞血瘀、痰湿结聚,则可触及两胁下癥瘕积块(肝脾肿大),是多种血液病(骨髓纤维化、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病、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体征。

5.按腹部

血液病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功能的异常,若腹部胀满,按之有充实感和压痛,叩之声音重浊者,为实满;腹部膨满,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者,为气胀,属虚满;合并有腹水者,可见腹部膨隆,叩之有振水声,按之如囊裹水,腹部皮肤亦可有凹陷性水肿。积聚是腹中的结块,或肿或痛,乃气血瘀滞所致,戈谢病、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均可在腹中触及结块,同时有压痛和触痛。另外,霍奇金淋巴瘤、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可有触按腹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触之可呈痉挛性疼痛。

6.按腰部

正常人腰部无触痛及按压痛。血液病影响肾脏功能,以及造成肾衰者多伴有腰部按压痛,为气滞血瘀、湿阻经络所致。若邪气伤骨,或血脉瘀阻骨髓,如多发性骨髓瘤、严重的贫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病、高歇病等,都可有按压腰脊、腰骶疼痛明显的体征。

通过以上所述四诊方法(望、闻、问、切)可以确定诊断,辨明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型,作出鉴别,还能了解病情变化之顺逆成败,从而制定相应的理法方药。所以,四诊既是中医辨病的手段,也是辨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