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战争
部落战争与国家战争之间的重大差异,除了全面战争和有限战争,还包括终结战争与维持和平的难易程度。正如第三章所述的达尼族之战,小型社会的战争通常涉及复仇。乙方杀了甲方的人,甲方的人则要乙方血债血偿,乙方的人死了,甲方的人心满意足,但乙方又会回来向甲方索命,因此陷入冤冤相报的无限循环。只有一方被全部歼灭、赶走,或双方耗尽所有的人员和资源,战争才会停止。但国家和大型酋邦不像游群或部落,通常倾向于打有限战争,目的在于征服敌人的领土。
但是要让一个部落里的人共同做出终止战争的决定,或与敌人达成停战协议并不容易,因为只有中央集权的大型酋邦或国家能由领导人做出决定或与敌人协商,而部落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即使一个部落与敌人达成停战协议也很难维持和平。对任何社会而言,不管是部落还是国家,总有对和平协议不满的人,他们因为个人怨仇而想要攻击敌人或引发新的争端。国家政府因为中央集权,拥有动用武力的垄断权,所以可以制止个人寻仇,领导力薄弱的部落首领则做不到。因此,部落和平很难维持,很快就会陷入新的战争循环。
国家和小型集权社会的差异就是国家存在的主要原因。长久以来,对国家兴起的原因,以及大众为何能忍受国王、议员或官员的治理,政治学者多有辩论。全职的政治领导人并不自己生产粮食,而是靠人民生产的粮食维生。政治领导人如何说服或强迫人民这么做?人民又如何愿意让他们掌控大权?法国哲学家卢梭猜测,政府的兴起是人民理性的决定。人民认为在领导人和官员的治理下,自己必然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没有历史学家做这样的推论。根据已知的所有国家形成的案例,酋邦会演进成国家是通过竞争、征服或外来压力:酋邦决策效能高,因此得以抵抗其他酋邦的入侵。例如在1807—1817年,非洲东南部几十个原本互相交战的祖鲁酋邦渐渐被丁吉斯瓦约统一。丁吉斯瓦约擅长招募战士、解决争端、整合被击溃的酋邦、治理领土,因此得以完成统一大业。
部落的人再如何好战,也明白战争带来的悲惨、危险与亲人被杀的痛苦。部落战争在殖民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宣告结束,部落里的人常说他们的生活质量大有改进。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中央集权的政府阻止他们杀戮,他们就难以摆脱互相仇杀的恶性循环。新几内亚高地的奥亚纳人(Auyana)告诉人类学家斯特林·罗宾斯:“自从殖民政府来到这里,我们的生活大有改善,吃饭的时候不必提心吊胆,担心有人会从背后攻击。早上起来去屋外小解,也不必害怕遭到暗杀。所有的人都承认,他们在作战时内心充满恐惧,而且很怕落单,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们可由此理解,为何少数澳大利亚巡逻官和当地的警察就可以终止新几内亚东部的部落战争。他们来到交战的村落,买下一头猪,当场用枪击毙猪,让村民了解他们的武器火力强大,接下来拆除村庄的围桩,没收战争用的盾牌,以免任何人再发动战争。偶尔有几个当地人胆敢发动攻击,则立即被击毙。当然,新几内亚人眼睛雪亮,看得出枪支火力非凡。我们实在难以预料到新几内亚部落社会会轻易放弃战争,毕竟这些人已打了好几千年,而且从小到大都以战场上的功绩为人生最大的荣耀。
对此的解释是,新几内亚人了解和平的好处。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介入,他们就永远无法实现这一点。20世纪60年代,我曾在新几内亚高地待了一个月。此前不久,那个地区才结束长久以来的征战。当地居民共有两万人左右,由一个澳大利亚巡逻官和几个当地警察维持治安。即使巡逻官和警察有枪,新几内亚人还是可利用夜晚埋伏、偷袭,把他们杀死,再发动战争,但新几内亚人并没有这么做。显然新几内亚人了解国家政府能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也就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