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成因

为了深入探讨高血压,我们必须先了解下面的问题:除了盐的摄取量,还有哪些因素会引起高血压?为什么有些人嗜咸却不会出现高血压?为什么有些人的血压就是会比其他人高?高血压病人中有5%的确是激素失调或服用口服避孕药引起的,但对另外95%的病人而言,高血压的成因无法确知,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

我们可以比较血缘关系远近不同的人的血压,来看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中扮演的角色。在同一户人家中,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血压也很相近。然而,如果是异卵双胞胎、普通兄弟姐妹、父母与其亲生子女,他们的基因就只有一半相同,因此血压的近似程度不如同卵双胞胎。养子女与养父母、养父母的亲生子女因无血缘关系(尽管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血压近似程度就更低了。(用统计学和相关系数来说,同卵双胞胎的血压相关系数是0.63,异卵双胞胎或父母与其亲生子女的血压相关系数为0.25,而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血压相关系数为0.05。如果同卵双胞胎的血压相关系数为1,就代表其血压几乎100%由基因决定,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法影响血压。)显然,基因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同卵双胞胎的血压只是近似,不是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比较高血压与一种比较简单的遗传性疾病——泰-萨克斯病,以了解遗传的影响。泰-萨克斯病又被称为家族性黑蒙性痴呆,是单一基因的缺陷造成的。每个泰-萨克斯病患者不管生活方式或环境如何,都有相同的基因缺陷,而且必然会死于此症。反之,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有很多个,每个对血压都有些许影响。因此,每个高血压病人身上的高血压致病基因组合并不相同。此外,即使是基因导致人们特别容易罹患高血压,是否会出现症状主要还是看其生活方式。高血压相关基因复杂,并非罕见的基因疾病,因此不是遗传学家偏好的研究目标。高血压就像糖尿病和溃疡,是由不同原因产生的一组症状,关系到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

研究人员借由多个群体发病率的比较研究,发现很多环境因子或生活方式都会促成高血压。这些群体的生活情况都不相同。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盐的摄取量,高血压还有其他重要的危险因子,包括肥胖、运动太少、酗酒、摄入太多饱和脂肪,以及钙的摄取量低。如果高血压病人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上述危险因子,那么通常可以使血压降低。我们都听过医生这么说:少盐,减少压力,减少胆固醇、饱和脂肪和酒精的摄取量,减重,戒烟和经常运动,这些都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

那么,盐和血压究竟有什么关联?盐的摄取量增加会引发怎样的生理机制,导致血压上升?虽然很多人都因嗜咸而血压升高,但有些人不会如此,为什么?这些问题大抵和身体细胞外液含量有关。如果正常人增加盐的摄取量,多余的盐就会通过肾脏进入尿液。然而,如果有人肾功能不佳,难以排出多余的盐,累积在体内的盐就会让人觉得口渴,如此便会导致血量增加。同时,心脏也得更卖力地把血液泵出去,让血压升高,肾脏才能在加压之下排出多余的盐和水分,最后实现新的恒定状态。此时虽然盐和水分的摄取量等于排出量,但身体内部也储存了更多的盐和水分,血压也随之升高。

为何有些人的盐摄取量增加,血压会升高,而大多数人却不会?毕竟大多数人即使每天吃的盐多于6克,血压还是能保持正常。因此,并非每个人吃了较多的盐都会有高血压的问题。有些人只要多吃一点儿盐,血压就会受到影响,医生称之为“盐敏感”。就对盐敏感的人而言,有高血压的人数差不多是血压正常者的两倍。然而,大多数因血压升高而死亡的人并非高血压患者(即血压高于140/90),而是血压略高的正常人。这是因为血压正常者的总数远大于高血压患者,所以尽管高血压患者个人的死亡风险比较高,但仍不及人数庞大的血压正常患者。

至于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的生理差异,研究结果证实最大的差别在于肾功能。如果患有高血压的老鼠移植了来自正常老鼠的肾脏,或者正常人捐赠肾脏给高血压严重的人,接受肾脏移植者的血压就会下降。反之,如果捐赠者有高血压,接受肾脏移植者的血压就会升高。

其他证据也指出,肾功能缺陷就是高血压的源头,因为与血压相关的基因大多数涉及肾脏处理钠(请记住盐就是氯化钠)的蛋白质因子。肾脏排除钠分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管开端的肾小球将含有盐分的血浆过滤后送到肾小管;二是过滤出来的钠一部分会因再吸收而回到血液中,没被再吸收的部分则被送到肾小管,再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最后随小便排出体外。这两个阶段如有任何障碍都会导致高血压:老人血压会变高,是因为肾小球过滤功能变差,而高血压患者则因肾小管吸收过多的钠,使血压升高。因此,不管是过滤的钠变少还是再吸收的钠增多,都会使体内储存更多的钠和水分,血压便会升高。

医生通常把再吸收的钠增多所引发的高血压视为一种“缺陷”,例如医生会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在钠的排除方面有基因缺陷。”由于我是演化生物学家,每每听到有人以“缺陷”来描述某种在人类社会相当普遍而似乎有害的特质时,我心中的警铃便会响起。如果某种基因会阻碍生存,就不可能代代相传下去,除非其净效应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医学已经证实,某些看起来似乎有害的基因其实经过仔细衡量后发现,其好处多于坏处。例如,镰状细胞基因突变会导致贫血,贫血显然有害人体。但是,这样的基因有利于对抗疟疾,因此在疟疾肆虐的非洲和地中海地区,这种基因突变的净效应是有利的。我们已知,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肾脏留存的盐分过高会导致高血压甚至死亡,可为什么人类肾脏会有这样的表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肾脏留存较多的盐会对人类有好处?

答案很简单。翻看人类历史就会发现,直到最近盐大量生产,每张餐桌上都有盐罐之前,传统人类社会能得到的盐很少,肾脏具有留存盐分的功能,人们就不至于因为流汗或腹泻脱水而使体内的钠离子过低,进而影响生存。只有在盐容易取得、摄取过多的情况下,肾脏留存过多的盐分才会变成缺点,甚至致命。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近代高血压的患病率才突然飙升,全世界许多社会都出现高血压的问题。传统社会过去能取得的盐很有限,现代超市则有堆积如山的盐,于是现代人们容易吃得过咸。这也是演化的一大讽刺:几万年前,某些人类祖先在非洲草原顺利适应盐分缺乏的情况,今日他们在洛杉矶的子孙却成为因盐摄取过量而死亡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