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现象
我曾和20个新几内亚高地人在森林营地待了一个星期。某天晚上,我们围着营火闲聊,说的是当地的几种语言,加上巴布亚皮钦语和莫图语(Motu)这两种通用语。如果新几内亚不同的部落聚在一起,也会像这样用好几种语言交谈。新几内亚语言分很多种,如果我在高地行走或开车,每前进一二十英里,就会听到一种新的语言。我先前待在低地的时候,有位新几内亚朋友告诉我,他住的村子方圆只有几英里,却有5种不同的语言。儿时,他在村子里跟同伴玩耍,也就学会了他们的语言。上学之后,他又学了三种语言。在营地那晚,我因为好奇,绕着营火走一圈,请每个人说出他会说的语言。
在那20个新几内亚人中,每个人最少会说5种语言,有人甚至会说8~12种语言,最厉害的则会说15种语言。新几内亚人的英语是在学校上英语课学到的,其他语言则是从社交中而非语言教科书上学到的。你或许会以为新几内亚那么多语言只是方言。其实不然,当地每种语言都完全不同,无法沟通,有些是像汉语那样的声调语言,也就是依声调的相异而表达不同的语义,有些则是非声调语言,就像英语,可利用声调来传达情绪,但不会影响意义,甚至属于不同的语系。
反之,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多半只会一种语言。受过高等教育的欧洲人通常会两三种语言或更多种,除了母语,其他语言都是在学校学的。新几内亚人和现代美国人或欧洲人的语言差异显示,小型社会与现代国家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样的差异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越来越明显。传统社会和现代新几内亚一样,每种语言的使用者都很少,现代国家的语言的使用者数量则十分庞大。或许传统社会中很多会两种以上的语言的人,其第二种语言是自儿童时期以来从社交生活中学习的,而非在学校课堂上学的。
很可惜,目前世界上的语言种类正急速减少。在人类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语言消失的速度像今天这样。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100年,自数万年前传下来的95%的语言将会消失或濒绝。到时候,有半数的语言将会失传,剩下来的大多数只有还活着的老年人会说,少数语言因代代相传还能留存下来。现在,每9天就有一种语言消失,研究濒危语言的语言学家寥寥无几,很多语言还没来得及描述、记录就已经消失。因此,语言学家就像研究濒危物种的生物学家一样在和时间赛跑。我们的可口可乐文明不断传播到地球各个偏远的角落,很多生物物种却渐渐灭绝。很多人都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忧心而提出讨论,然而很少人关注语言消失的问题,以及语言与原住民文化存续的关系。每种语言都是独特的,语言是思想和言语的工具、文学的载体,也提供独一无二的世界观。语言失传,文化遗产也跟着消失,这就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悲剧。
为什么今日语言消失的速度如此之快?这要紧吗?目前五花八门的语言现象对世界整体而言是好是坏,对语言濒危的传统社会而言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说语言的失传是人类社会的悲剧,很多读者也许不同意。你也许认为语言分歧致使社会之间无法沟通,这不但是内战的导火线,也会阻碍教育,这个世界的语言种类少一点儿,也可避免不少麻烦,而且语言的多样性已是昨日世界的特征,我们应该庆幸现在语言种类变少了。你或许会说,语言种类大幅减少,就像部落战争、杀婴、弃养老人、饿死等事例减少,都是好事。
但对每个人而言,学习多种语言是否有好处,还是有害无益?要学习、通晓一种语言必然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该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有用的技能吗?我对传统社会使用多种语言的现象感到好奇,不知这种多语文化对社会和个人有何价值,我想诸位读者也很想知道答案。不知诸位读完本章之后,是否会想让你的孩子学习两种语言,还是认为全世界最好统一只说英语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