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解释功能

宗教的解释功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宗教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原始的功能中,已有两种功能在西方社会式微。还有几种主要的现代功能在小型狩猎-采集社会和农业社会中几乎不存在。有4种功能以前不太明显或不存在,之后变得非常重要,但现在已经式微。宗教功能的演进与很多生物结构功能的变化(如鱼的发电器官)很相似,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也是如此。

我将在本章列举不同学者提出的宗教功能,这些功能共有7种,最后再来讨论宗教是否会被人类社会淘汰或者将继续存在,如果是后者,有哪些功能将得以延续。我将依照这些功能在社会进化史中出现的顺序来讨论,最开始讨论的是在早期人类史中最显著的功能,最后提到的则是以前看不到,直到最近或现在才变得重要的功能。

宗教最初的功能就是解释。史前时代的传统社会中的人们尽管没有预知能力,无法分辨科学与超自然及宗教信念,但就所见的万事万物还是有一套解释,其中的一些解释则被视为宗教信念。例如,新几内亚社会对鸟类行为就有很多解释,有些解释在鸟类学家看来是合理、正确的(如鸟叫的功能),还有一些解释则属于超自然的信念,不被鸟类学家接受(如某些鸟类的叫声是人死后变成鸟发出来的)。部落社会或《旧约·创世记》讲述的起源神话常常是为了解释事物的存在,如宇宙、人和各种语言的存在。古希腊人对很多自然现象有正确的科学解释,却错误地认为天神是日出、日落、潮汐、风和雨等自然现象背后的推手。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仍相信创造论,也就是以神为“第一因”,神是宇宙及其定律的创造者——这可以解释宇宙的存在,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也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世俗者仍将宇宙的起源及其定律归因于上帝,但宇宙自形成之后,即自行运作,不受任何神圣力量的干扰。

在现代西方社会,宗教的原始解释角色渐渐被科学取代。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宇宙的起源被归因于大爆炸及随后的物理定律的运行。现代语言的多样性也不再需要利用原始神话来解释,如通天塔的故事,或者如新几内亚人所言,是铁木树的树枝被折断,把人甩到四面八方造成的。正如第十章的讨论,语言的多样性必须从语言变迁的历史过程来看。如今,有天文学家为我们解释日出、日落和潮汐等现象;有气象学家为我们说明风和雨的现象;有行为生物学家解释鸟的鸣唱;还有演化生物学家解释动植物的起源,甚至人类的起源。

对很多现代科学家而言,宗教解释功能的最后堡垒就是“第一因”:至于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科学似乎没什么可说的。我还记得,1955年,我在哈佛大学本科就读时曾上过神学大师保罗·田立克的课。他对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存在,而不是虚空,什么也没有?”班上主修科学的人没有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田立克拿上帝作为答案,恐怕也不能使人信服。其实,科学家至今仍在努力研究田立克的问题,希望能找到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