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老年人

我去斐济群岛的主岛维提岛的一个村落进行调查研究时,和当地的一个人交谈,发现他曾去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对美国的印象。美国的生活有一些地方是他欣赏的,有一些地方则令他厌恶,特别是美国人对待老年人的方式。在斐济乡下,老年人住在原来居住的村落,与亲戚和老朋友来往。他们通常住在孩子家里,由孩子赡养、照顾,如果已经没有牙齿,孩子甚至会帮他们把食物嚼烂,让他们得以进食。这位斐济朋友愤愤不平地说,但在美国,很多老年人都住在养老院,儿孙偶尔才去看望他们。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们美国人不顾自己年迈的父母,把老人都抛弃了。”

有些传统社会对老年人的敬重甚至胜过斐济人,这些社会允许老年人掌控财产,要成年的儿女完全听他们的话,或是在儿子40岁之前阻止他们成婚。但也有一些传统社会抛弃老年人,让他们饿死,甚至杀害他们,对待老年人比美国人更残酷。当然,在同一个社会内,总有个体差异。在我的美国朋友当中,的确有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最多一年去探望一次,或从来不去看望他们。然而,我有一个朋友在自己百岁生日那天,出版了自己的第22本书,儿孙满堂,齐来庆贺。他们关系亲密,经常见面。然而,传统社会对待老年人的个别差异要比美国人的差别更大。我没听说过任何一个美国人悉心照顾父母到帮父母嚼烂食物的程度,也没听说过有任何人为了“尽孝”而把年老的父母勒死。不管如何,美国很多老年人的命运都很悲惨。传统社会的做法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必须先厘清两点。首先,关于“年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年老”的定义依社会与个人观点而异。美国联邦政府界定65岁以上的人就是老人,可以领取社会福利金。在我还是青少年时,我认为近30岁的年轻人处于人生的巅峰,也最有智慧,30多岁的人已经是中年人,而60岁以上的人则是老人。现在我已75岁,我认为我人生的巅峰是在60多岁到70岁出头,而85岁或90岁左右才是我的老年期的开始。但在新几内亚乡下,很少人活到60岁,因此50多岁就已被当成老年人。我想起有一次我去新几内亚岛,当地人得知我46岁时,不禁讶然,说道:“setengah mati!”意思是,我的一只脚已经进了坟墓。他们因此特别指派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跟在我身边,随时安慰我。因此,所谓的“年老”必须从当地社会的标准来看,没有一个全世界认定的年龄标准。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寿命不到40岁,那就几乎没有美国人定义的老人。其实,在我调查、研究过的每一个新几内亚村落,尽管很少人可活到50岁,50岁以上的人就算是“lapun”(老人),但偶尔仍可见到一两个70岁以上的人,我是从他们经历过的事件推算出他们的年龄的,例如就他们记忆所及,曾目睹1910年来袭的龙卷风。尽管他们现在很可能已经跛足、视力受损或是失明,而必须仰赖家人、亲戚给他们食物,但他们仍是村子里的重要人物。人类学家希尔和乌尔塔多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为一些巴拉圭阿切印第安人建构族谱时,发现有5人分别活到70、72、75、77和78岁。豪厄尔曾帮一个昆族人照相,据她推算,那人应该已经82岁。族人迁移营地时,这位老人依然可跟着他们走到远方,也可自己采集食物、搭建草屋。

为何各个传统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标准各有不同?一个解释是视老年人对社会的用处而定。如果社会认为他们是有用的人,年轻人就愿意照顾他们。另一个解释是视各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而定。有些社会非常尊敬老年人、尊重个人隐私、强调家庭价值,还有一些则比较注重个人和自立。当然,这些都只是部分因素,我们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