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史序说》简介
《日本建筑史序说》这本书是由(日)太田博太郎著;路秉杰,包慕萍译创作的,《日本建筑史序说》共有87章节
1
中译本序言(一)
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日本关野贞先生所著《支那文化史迹》《支那佛教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赅,私淑焉,四十余年来未能去怀。今同济大学图书馆所藏先...
2
中译本序言(二)
太田博太郎先生所著《日本建筑史序说》一书,是学习日本建筑史最合适的学术著作,于日本国内获得一致好评。该书初版于1947年,至1983年历经三十八年而不衰,前后已...
3
前言(初版)
作为日本建筑史概说性教科书,已有前辈学者天沼俊一、关野贞、足立康诸博士的大作,本来无需再写;可是,现在要想在书店购得诸书却已近乎不可能了,即令有幸购得,那也是几...
4
写于增补第二版刊行之际
本书的初版是在昭和二十二年(1947)九月。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正是物质极端匮乏的时代,印刷用纸也不例外。当时使用了废纸再利用的再生纸,是质地粗糙、泛着黄瘢的仙花...
5
《日本建筑史序说》增补第三版寄言
在本书第二版所附太田博太郎先生的增补第二版前言的写作日期是昭和六十三年(1988)十月十五日。从太田先生的行文揣摩,他终于完成近二十多年的论著文献增补工作,似乎...
6
目录
目 录 中译本序言(一) 中译本序言(二) 前言(初版) 写于增补第二版刊行之际 《日本建筑史序说》增补第三版寄言 导言 日本建筑的特征 一、日本的自然与社会 ...
7
导言 日本建筑的特征
...
8
一、日本的自然与社会
日本列岛的气候高温多雨,与西欧各国的大城市相比,未必能称之为最宜居的环境;但是,日本冬季的寒冷或者夏日的炎热都没有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即便没有什么特别的防...
9
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对传统的继承
日本历史上曾经数次受到先进国家文化的影响,建筑当然也不例外。影响深远的文化浪潮分别为:飞鸟、奈良时代接受了中国六朝、隋、唐的影响;镰仓时代接受了宋、元文化的影响...
10
三、日本人的建筑观
在西欧,“建筑”这个词包含“人类的建造之物”“与自然相对抗的人工之物”的意义比较浓厚,人们希望通过建筑的纵深感或者规模大小创造出威风凛凛的体量感;但是,对日本人...
11
四、日本建筑的材料与结构
日本建筑直至明治维新(1867年)为止,木结构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建筑的结构形式与艺术风格。考察一下日本的“古坟”[8],可以发现里面不仅使用了...
12
五、日本建筑的设计意匠
日本建筑的设计原则不是对抗自然,而是顺应自然,体现在具体设计意匠上就是讲求建筑形体或布局的水平向伸展,而不强调垂直向的高耸。把日本的木构建筑与欧洲的哥特式建筑相...
13
第一篇 古 代
...
14
一、竖穴与干栏式
不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建筑都以住宅为起源,一般常见的、最原始的居住建筑形式有:下挖土地呈竖向坑洞样的竖穴式住宅,以地表面为室内地坪的平地式住宅,把室内地坪抬高的...
15
二、神社建筑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主要生产从狩猎、捕捞向农耕过渡,私有财产的积累也逐步增多,贫富差别越来越大,于是就产生了少数的富有阶层,进而产生了某一氏族对另一氏族的统治...
16
三、佛教建筑的传入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大陆的各种文化如洪水般地涌入日本。寺院不仅是宗教的殿堂,而且还成为集聚各种先进文化的艺术中心。 在崇峻、推古两朝时期(588—628年),...
17
四、佛教建筑的发展
自从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以后,日中交流逐渐频繁起来,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文化不再经由朝鲜半岛,而是开始直接从大唐帝国传入日本。日本的“每代迁都(更...
18
五、密教建筑的特征
平安时代(794—1185年),由于天台、真言两宗的传入,新的密教美术发展起来。在建筑设计方面,即使是延历寺、金刚峰寺也没能保留住古老时代的建筑,平安时代前期密...
19
六、神社建筑的发展
中国建筑对日本的影响也反映在神社建筑上:础石上立柱;柱上置斗栱;檐口及屋顶开始出现反翘的曲线形式;木质构件上开始施用色彩。 日本神社最著名“春日造”类型的代表实...
20
七、净土教建筑的流行
净土教最初是国家尊奉的佛教,后来逐渐地演变成贵族阶级的宗教。曾经作为国家事业而建造的佛寺,也逐渐如同贵族们的别墅一样被建造起来。在这种情形下,藤原氏族倾其财富与...
21
八、建筑形式的日本化
如前所述,日本最早的伽蓝飞鸟寺与朝鲜清岩里废寺的布局完全相同。公元588年(祟竣元年)建造此寺时,各种工匠从百济来到日本,他们带来了“金堂的原样(设计图)”(《...
22
九、造寺司和木工寮
由于建造佛寺通常是日本的国家大事,因而常常在建造官寺时要设立官方管理机构——“造寺司”,在这里以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造东大寺司”为例加以介绍。造东大寺司里四等官的...
23
十、寝殿造的完成
日本原始住宅有穿鞋入内的土石地面和脱鞋入内的木地板地面两种不同体系。奈良时代的庶民住宅属于土石地面体系,这一点可以从《万叶集》的贫穷问答歌中“素土之上仅垫以稻草...
24
第二篇 中 世
...
25
十一、大佛样与重源
日本建筑史上的中世是从平安朝(1180,治承四年)开始,以平氏政权的武将平重衡火烧南都(奈良)的东大寺、兴福寺后两座寺院进行复原重建为时代结束的标志。东大寺的复...
26
十二、禅宗样的传入
在大佛样的全盛期,日本引进最新式宋代建筑式样的时机已经酝酿成熟——“禅宗样”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 将禅宗传入日本的荣西(1141—1215)在幕府政权的援助下于...
27
十三、禅宗建筑的发展
从13世纪后半叶到14世纪,禅宗在日本迅速发展。在镰仓创建了圆觉寺、净智寺,净妙寺改换了宗庭,寿福寺的规模也日趋扩大;在京都创建了南禅寺,南北朝初期建立了天龙寺...
28
十四、和样的传统
镰仓时代的建筑界,由于新形式大佛样及禅宗样的传入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如果深入地考察一下当时建筑界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所谓“大佛样建筑”只不过是一种应用于...
29
十五、新形式与和样
随着禅宗样的普及,其细部处理手法渐渐地被和样建筑所吸收。有关大佛样是从何时起被和样建筑所吸收的问题,除了1199年(正治元年)所建东大寺法华堂礼堂是特例之外,最...
30
十六、建筑业者的行会组织——“座”
进入镰仓时代,日本建筑界开始出现了从属于神社佛寺的工匠组织——“座”,例如1186年(文治二年)兴福寺北圆堂上梁时的“寺座”“官行事座”“瓦葺两座”“锻冶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