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明治建筑

十七、明治建筑

建筑历史研究本当包括现代之前的所有时期,包括截止到近代的建筑研究论文。由于本书正文省略了明治时代之后的建筑历史内容,因此在这里也只限于提及明治建筑的论著和考察,不涉及明治以后的近代建筑的内容。为了读者便于利用,在这里列举了近世的教堂建筑。

近世初期的教堂建筑:

《关于安土神学院的研究》

冈田章雄,昭和17年,《画说》68

《教堂和信徒的生活》(《南蛮习俗考》所收)

冈田章雄,昭和17年,地人书馆

战前的明治建筑研究只有:

《明治初期的洋风建筑》

堀越三郎,昭和4年,丸善

此后,几乎无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正确理解近代建筑,学术界大力呼吁对明治建筑的研究,特别是现在,在每年的建筑学会大会上都有数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具有概说性质的有:

《日本建筑技术史》

村松贞次郎,昭和34年,地人书馆

西洋建筑技术的移植;以政府机关为首的近代化之开始;砖结构建筑;木构建筑的近代化;大工的技术;新建筑材料生产的开端和发展;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十结构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建设业和施工技术;今日之建筑

《日本建筑近代化过程的技术史研究》

村松贞次郎,昭和36年,《东大生研报告》10(7)

《日本的近代建筑》

稻垣荣三,昭和54年,鹿岛出版社

明治时代文化形成的特征;西洋建筑的移植过程;建筑生产机构与新时代需要之对应;明治时代的建筑;城市市区的改造;抗震建筑结构的引进;建设企业的形成;确立相应建筑形式的必经之路;作为建设新目标的城市与住宅;建筑伦理性的追认;帝都复兴的经过;建筑的合理化;近代建筑运动的开展;建筑管理制度的建立;国土的重新编制;合理主义方向的转换

以上村松和稻垣的著述是近代建筑研究的基础性读物。前者从技术史的角度,特别以洋式桁架的导入为考察重点,指出:洋式桁架最早出现于工业建筑;从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是洋式桁架的传入时期。后者从日本建筑家如何学习和吸收洋风建筑的角度,指出:用和风建筑技术建造的那些具有洋式外观的住宅、小学校等建筑与完全使用洋式桁架的建筑物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这本书分析方法独树一帜,其考察的重点为近代建筑的关键性问题——结构与生产组织,是最具代表性的明治建筑的概说书。

《明治建筑》

桐敷真次郎,昭和41年,日经新闻

本书作者精通欧洲近代建筑史,因而具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论述日本的明治建筑,是少见的好作品。其他尚有:

《日本近代建筑史》(《新订建筑学大系》6所收)

昭和43年,彰国社

洋风建筑的传入(阿部公正);日本近代建筑思潮的形成(神代雄一郎)

《明治之建筑》(《明治文化史》8所收)

阿部公正,昭和31年,洋洋社

《明治工学史》(《明治文化史》8所收)

关野克/村松贞次郎,昭和28年,洋洋社

《日本洋式建筑早期导入过程的研究》

菊池重郎,昭和36年,油印版

序论(江户末期洋式建筑导入的潮流;导入过程中对Architecture词语的日译);在江户时期洋式建筑的导入过程(长崎荷兰商馆建筑;日光东照宫宽永年间洋式灯笼的导入及其影响;反射炉;长崎制铁所建筑及横须贺制铁所建筑;江户末期外国公馆建筑;横滨外国兵营建筑和日本洋式兵营建筑;居留地建筑);明治初期洋式建筑书之刊行和洋式建筑(明治初期洋式建筑书的刊行;“营造法”之刊行与遗构之关联;明治洋式建筑之门厅内和式题材的混用之谱系)

《明治前期建筑中洋风技法的研究》

桐敷真次郎,昭和36年,油印版

欧洲石构外廊的历史性考察;南方地域圈的建筑与外廊(木结构);明治建筑中的外廊;欧美木结构技法的传统与日本明治木构洋馆;大宫学校的建设过程;明治前期建筑的纪念性

《明治建筑特辑》

昭和38年,《建筑杂志》921

日本建筑史上的明治建筑(关野);生存在现代明治建筑(村松);需要调查明治建筑的什么(林野);被指定为文化财的洋风建筑(伊藤);城市的近代化和明治;大正建筑的保护(菊池);明治建筑的保护和破坏的一个案例的考察(草野/谷川);现存明治建筑一览表

《日本技术史大系》17建筑技术

村松贞次郎,昭和39年,第一法规

《明治异人馆》

坂本胜比古,昭和40年,朝日新闻

《日本建筑史笔记》

村松贞次郎,昭和40年,世界书院

《明治建筑导览》

菊池重郎,昭和42年,井上书院

《长崎的洋风建筑》

山口光臣,昭和42年,长崎市教育

《大浦天主堂》

桐敷真次郎,昭和43年,中央公论美术出版

住宅方面的研究成果有:

《日本近代城市独立式住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性研究》

木村德国,昭和34年,《北大工学部研究报告》18—21

《住宅和家具》(《近代日本风俗史》4)

昭和44年,雄山阁

序说(太田);异人馆(坂本);住宅洋风化和明治时期大邸宅(木村);从江户到东京(稻垣);明治时代的都市住宅;从大正到昭和(木村);战后(早川);家具(小泉)

木村将大正到昭和初期中流住宅的平面特征归纳为“内走廊型”,在书中论述其形成过程,并论述了“内走廊型”向“起居室中心型”转变的全过程,进而明确二者在住宅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近,建筑学会论文报告中关于明治建筑的研究越来越多。

《修理报告书》

开成馆(福岛);旧开智学校本馆(长野);旧哈萨姆邸(兵库);泉布观(大阪);格拉巴邸(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