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与都市(包括农村集落/集落村镇街道调查报告书从略)
城郭
《城郭》(学界展望)
渡边胜彦,昭和63年,《建筑史学》10
《城郭》Ⅰ(《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十四)
平井/吉田/西/渡边/后藤,昭和53年,中央公论美术出版
概说;丸冈城天守;松本城天守;犬山城天守;彦根城天守;姬路城天守/西小天守/乾小天守/东小天守/渡橹;松江城天守;名古屋城天守/小天守
《城郭》Ⅱ(《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十五)
平井/后藤/北野/大和/渡边/西/斋藤,昭和57年,中央公论美术出版
概说;字和岛城天守;高知城天守;弘前城天守;熊本城宇土橹;弘前城二之丸辰巳橹;高松城二之丸月见橹;大阪城千贯橹;冈山城月见橹;彦根城天秤橹;姬路城化妆橹;ヨ之渡橹;熊本城监物橹;旧江户城田安门;金泽城石川门;弘前城二之丸东门;二条城二之丸东大手门;姬路城之门/水之一门/水之一门北方筑地塀/水之一门西方土/水之五门南方土;熊本城长;大阪城炎硝藏/金藏;二条城二之丸土藏(南)(米藏);彦根城马屋;旧厚狭毛利家族萩宅第长屋
《安土城的研究》
内藤昌,昭和51年,《国华》987,988
《以安土城天主的复原及其史料的研究质疑内藤昌氏〈安土城的研究〉》
宫上茂隆,昭和52年,《国华》998,999
《大阪城的历史和构造》
松冈利郎,昭和63年,名著出版
《名古屋城》(《日本名城集成》三)
昭和60年,小学馆
历史(内藤);构成(内藤/渡边/泽田);城下町(内藤/水野/渡边);史料(冈本/内藤)
《江户城》(《日本名城集成》四)
昭和60年,小学馆
历史(村井);障壁画(西);发掘(古泉);江户城和大名邸宅(西);建筑生产体系(渡边)御殿的功能(平井);江户的町家(波多野);史料(伊东)
《城和馆》
内藤昌责任编辑,昭和63年,世界文化社
《关于熊本城的宇土橹》
北野隆,昭和56年,《建学论》308
《姬路城和二条城》(《名宝日本美术》15)
西和夫,昭和56年,小学馆
姬路城;二条城;二条城的建筑史——造营实际的探求
《元离宫二条城》
昭和49年,小学馆
二条城的历史(林屋);从城郭史的角度来看二条城(藤冈);二条城的规模和建筑的变迁(川上);关于二条城的建筑(大森)
《红叶山文库旧藏会津;仙台;高田流出之正保城古画的考察研究》
油浅耕三,昭和62年,《建学论》377
《仙台台城的建筑和直观形象图》
佐藤巧,昭和56年,《东北大建筑学报》21
都市
《都市史(日本)的视点》
关于古代都市发掘的成果;从平安京到京都;都市图屏风;都市工程学和都市图;自中世到近世;论大和国岩槻村城下町的建设;关于江户背面的长屋;从法制史的角度来看近世都市
祗园节和町会所的建筑;町家——数寄等于保存到现代的近世;江户的匠心;反映历史风貌印记的都市视觉环境和色彩
《日本都市史》(学界展望)
伊藤毅,昭和61年,《建筑史学》6
《日本都市史研究》
西川幸治,昭和47年,日本广播出版协会
序章;寺内町的形成和发展;城下町的产生和构成;近世城市论的形成和发展;日本的都市传统及其特征;保存;修景规划设计
《都城的研究》(《喜田贞吉著作集》5)
昭和54年,平凡社
Ⅰ.帝都Ⅱ.藤原京Ⅲ.关于日本的古代都市;本邦都城之制;论难波京的沿革,关于府和县的称呼将另外论及;Ⅳ.论京间;村间的尺度概念和令尺和曲尺的关系;平安京太极殿遗址和曲尺的关系研究;关于曲尺的质疑
《飞鸟藤原之都》(《古代日本的发掘》1)
狩野久/木下正史,昭和60年,岩波书店
飞鸟的以水计时;都的发掘;古代都市藤原京;都的生活是怎样的?
《平城京》(《古代日本的发掘》3)
田中琢,昭和59年,岩波书店
都市化;遗迹/发掘;发掘/假设/验证;文字/木简/陶器;古代都市/居民/生活
《大宰府和多贺城》(《古代日本的发掘》4)
石松好雄/桑原滋郎,昭和60年,岩波书店
大宰府/水城/大野城;多贺城和东北的城栅
《古代的官署》(《古代日本的发掘》5)
山中敏史/佐藤兴治,昭和60年,岩波书店
古代地方官署;发掘的是被称为国的地方的官署;郡的官署是什么样的;应从发掘成果读得
《都城和国府》(《复原日本大观》3)
冈田茂弘责任编辑,昭和63年,世界文化社
《日本古代宫都的研究》
岸俊男,昭和63年,岩波书店
《中国山东山西的都城遗迹——日本都城制源流的探求》
岸俊男,昭和63年,同朋社出版
《飞鸟发掘——成果和展望》
网干善教,昭和63年,骎骎堂
《关于都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性研究》
小寺武久,昭和53年,私家版
古代平安京;古代平安京空间的变迁——以行幸路线为中心;古代地方都市;中世京都的都市空间;关于中世镰仓的若干考察;近世城下町(《建学论》165,166,138—240;《建筑史研究》37)
《回忆中世Ⅰ——东亚的国际城市:博多》
川添昭二,昭和63年,平凡社
《京都中世都市史研究》
高桥康夫;昭和58年,思文阁
领路人的产生与发展;平安京北半城的地域性发展;后小松院仙洞御所遗址的都市再开发,土御门四丁町的空间构成和都市再开发;战国动乱和京之都市空间;町团“六町”的产生与结构
《近世大阪产生史论》
伊藤毅,昭和62年,生活史研究所
日本都市史研究的成果和课题;中世末大坂的都市状况(中世末大坂摄津石山本愿寺寺内町的构成;四天王寺门前町的构成);近世大坂的成立过程(近世的大坂;船场的产生;天满的成立;岛之内的产生);日本都市史上大坂的位置
《江户——失落的都市空间之解读》
玉井哲雄,昭和61年,平凡社
《江户的城市规划》(城市通讯)
铃木理生,昭和63年,三省堂
《对近世京都町的产生与解体的研究》
小川保,昭和60年,私家版
近世町结构的形成;近世的街区风貌;面阔进深转向的研究;个别町的分析;三井家的宅基地的分布与集积的过程;三井家宅基地的集积和六角町;由大文字屋源藏形成的宅基地的集积;町解体的诸种形态;京都之町的特征(《三井文库论丛》14;《京都市史编撰通信》133,134)
《町屋的发展过程及其基础条件》
野口彻,昭和58年,私家版
町屋形成论的研究;集合居住形式的出现;町屋的出现过程;镰仓法中的町屋;近世建筑中的开口论;町的连锁形态——町和交叉町屋的变迁——三条衣棚/西村家;近世/三条衣棚町(《建筑史学》1)
《中世京都的町屋》
野口彻,昭和63年,东京大学出版会
町屋形成论的研究;集合住居形式形成论的研究;集体居住形式的出现;町屋的出现过程;在镰仓法中的町屋
《寺内町的形成——吉崎和山科》
西川幸治,昭和42年,《佛教艺术》66
《近世地方都市街区风貌的形成——越前三国凑的町屋和都市结构》
玉井哲雄,昭和59年,《建筑史学》3
《小仓城下町的分割技法和对现代市街地的影响及其特征——北九州街区划分/宅基地划分的历史性发展研究》
高见敞志,昭和62年,《建学论》380
《熊野旧城下町中町家建筑发展的过程和街区风貌构成的初步考察》
大场修,昭和62年,《建学论》376
《近世初期城下町聪明智慧的都市设计及其实态和意义》
宫本雅明,昭和60、61年,《建筑史学》4,6
《近世初期都市的景观政策和都市造型——二层町家建筑建设奖励政策和“二阶町”的研究》
宫本雅明,昭和61年,《建筑史学》7
《楼橹宅基考——其实态与起源、意义与功能》
宫本雅明,昭和60、61年,《建学论》355,360
《城和城下町》(增补新订)
藤冈通夫,昭和63年,中央公论美术出版
《城郭和城下町》9北九州
刘寒吉等,昭和63年,小学馆
《城下町的形式》
矢守一彦,昭和63年,筑摩书房
城镇景观街区风貌/集落
《绳文时代的集落》(学会展望)
高湘忠重,昭和63年,《建筑史学》10
《日本的街区风貌和集落》
昭和48年,《建筑杂志》1074
集落/街区风貌的价值和保存;历史的景观和都市的规划;街区风貌/集落保存的动向和问题的焦点;日本的町家和街区风貌(京都/江户/彦根/今井);旧中山道及其上驿站町;近世农村集落的形态;在京都街区风貌的保存——以景观保存条例为实施策略为中心的考察研究;高山市民亲自动手开展街区风貌保存;天领仓敷;保存的现实和课题(金泽);城下町萩之町街区风貌保存的经过和今后的对策;东北的民居夜话;街区风貌/集落一览
《图说日本的街区风貌》(十二卷)
太田/儿玉/铃木/坪井编,昭和57年,第一法规
一、北海道;北东北;二、南东北;三、关东;四、北陆;五、中部;六、东海;七、近畿;八、山阳;九、山阴;十、四国;十一、北九州;十二、南九州;冲绳
《都城和村庄的生活》(《古代史发掘》10)
崎彰一/横山浩一,昭和49年,讲谈社
《古代的村庄》(《发掘古代日本》6)
鬼头清明,昭和60年,岩波书店
明白了什么;东国的村庄(山田水吞遗迹);各种各样的村庄姿态;在村庄中生活的人们
《近世社会中村落住居的文献研究》
山田弘康,昭和53年,私家版
近世村落的宅基;前期村落的阶层构成和房屋;中期以后越前村落及其构成房屋;中期以后越前村落的房屋及其居住者(《建学论》221,222,238—240,242,250)
《关于日本集落中集合居住生活自律性的历史性研究》
小林英之,昭和58年,私家版
集落在地域上的分布概要;在农村集落中集合居住的基本形式;平均主义的居住形式;在集合中当地因素;和飞地因素;中心核的形成;郡山城下町的形成;mode 0和mode 1;日本集落中集合居住生活的自律性
《关于近世集落居住形态的历史性研究》
伊藤裕久,昭和61年,私家版
从湖北“菅浦”所见中世的居住向近世居住的转变——“总村型”集落的居住形态(集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和变化;居住形态的特征和变化;近世初期的集落空间的构成和宅基地形态的变化;庆长年间的集落空间构成的特征和中世集落的居住形态);近世东北农村集落化过程和居住形态的发展——《在家》型集落的居住形态(宅基数的变化和集落化的过程;宅基地形态的特征和集落空间构成;町的形成和发展;居住形态的特征和变化)(《建学论》387)
《近世东北农村中町场的形成:从中世末馆下町向近世初期町场的转变过程》
伊藤裕久,昭和62年,《建学论》382
《关于洛中农村居住形态复原的考察——下山京回东盐小路村中“构”集落的空间构成》
伊藤裕久,昭和63年,《建学论》387
《仙台藩领磐井郡东山南方诸村所见宅基地数量的变化和集落化过程——关于近世东北农村中居住形态发展过程的研究(1)》
伊藤裕久,昭和63年,《建学论》387
《高山三之町宅基地分割及其变化——关于“元禄五年三番町中家宅基绘图帐”的考察》
上野邦一,昭和63年,《建学论》385
《高山三町宅基地所有状况和大火后的复兴——关于“天保三年大火之图”的考察》
上野邦一,昭和63年,《建学论》389
《在筑前/丰前沿长崎街道宿驿地区的町的划分/宅基地划分技法及其对现在市街地的影响/关于北九州街区的划分/宅基地划分的历史发展研究》
高见敞志,昭和63年,《建学论》391
《关于明治前半期东京私建道路基准规定和实际相关问题的研究——明治7年邸内路次三间以上颁布通达与明治14—17年对邸内路次的调查》
加藤仁美,昭和63年,《建学论》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