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目标

1.4 研究目标

尽管理论语言学者关于“自己”回指决定因素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关于“自己”回指的生理心理学研究尚非常少(详见2.2.3章节),而且研究都集中于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高立群等(2005)和刘兆静(2009)用先行词的句法位置做实验变量,对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行了语义启动(行为学)研究。结果显示,当句尾启动词“自己”与目标词的刺激间隔时间为0毫秒时,给与短距离先行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命名快于给与长距离先行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命名,证明“自己”回指在其加工的早期阶段,在句法层面上,表现出局部约束倾向。基于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进一步推论,长距离“自己”回指可能是由句法以外的(如语境或语义)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可能在回指加工的后期才起作用(高立群等,2005)。Li & Zhou(2010)以动词语义为实验变量,对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行了ERP研究,结果显示长距离回指条件下的“自己”比短距离回指条件下的“自己”诱发了更大的P300和P600成分,证明尽管“自己”能够违反A原则回指局部句法域以外的长距离先行词,但是长距离回指会耗费更多的大脑加工资源。以上研究显示,在无语境条件下,“自己”回指加工表现出局部约束倾向,长距离“自己”回指会耗费更多的加工资源。

到目前为止,语境如何影响“自己”回指的神经加工过程尚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回指元素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不能独立获取意义,而是要依赖(上下文)语境获取自身的解释意义(Koornneef,2008)。如例句[1.3]和[1.4]所示,语境这一“自己”指称情况的直接决定因素决不能在“自己”回指研究中被忽略。因此,本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生理心理学技术探究语境如何影响“自己”回指加工。行为学语义启动范式尤其适用于探测语言加工某一阶段的结果;ERP技术能够即时连续地记录神经加工过程,其ERP成分成为不同神经机制或过程的指标。本书拟通过行为学语义启动范式和ERP双重技术来探测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其时间加工进程以及语境通过什么神经机制影响“自己”回指加工。

高立群等(2005)推论,长距离“自己”回指可能是由句法以外的(如语境或语义)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可能在回指加工的后期才起作用。学界就句子理解过程中不同信息是平行加工还是序列加工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支持平行加工模型者认为各种信息一旦被获取就立即作用于句子加工(Marwlen-Wilson,1975),而支持序列加工模型者认为在对句法结构的构建结束之后其他信息才被用来对句法分析做出评价(Frazier & Rayner,1982)。那么语境信息是否在“自己”回指加工的初期便开始起作用,还是在“自己”回指加工的后期阶段才起作用?

本研究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行为学实验1来回答这一问题。行为学实验1将通过语义启动技术探测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初期阶段的特征。在回答了这一问题之后,本研究将通过行为学实验2和行为学实验3进一步探测语境影响下的“自己”回指在中后期加工阶段的特征。通过三项行为学实验,可以观察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在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和粗略时间进程。最后,本书将通过ERP技术来探测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特征、其精确(ERP具有以毫秒计的时间精确度)连贯的时间进程,并探究语境通过什么神经机制影响“自己”回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