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ERP结果
4.3.2.1 N170成分
如图4.1所示,在颞枕区,相对于长距离语境,“自己”在短距离语境和无语境的歧义回指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N170波幅。对N170波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回指类型主效应显著[F=4.34,p=.022],歧义回指条件下的N170(-3.73μV)比长距离回指条件下的N170波幅更大(-3.47μV,p=0.089),而短距离与歧义回指条件下的N170波幅差异并不显著。半球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p=0.055],左脑区(-3.75μV)比右脑区(-2.89μV)N170波幅更大。回指类型与半球的交互作用显著[F=8.74,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回指类型主效应仅在左脑区显著,短距离回指条件下(-3.88μV,p=.080)和歧义回指条件下的N170(-4.36μV,p=0.012)都比长距离回指条件下的N170更小(-3.00μV)。
对N170潜伏期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回指类型主效应显著[F=5.69,p<0.01],长距离回指条件(164 ms)比短距离回指条件(160 ms)潜伏期更长。
4.3.2.2 P300成分
如图4.2所示,在前脑区,相对于短距离回指条件和歧义回指,在长距离回指条件下“自己”诱发了更大的P300波幅。然而对P300平均波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却没有发现回指类型主效应(p>0.05)。半球主效应显著[F=3.72,p<0.05],左半球P300波幅(3.12μV)大于右半球(2.64μV)。脑区主效应显著[F=38.08,p<0.001],后脑区P300波幅(4.83μV)最大,其次是中脑区(2.65μV),前脑区P300最小(1.17μV)。
4.3.2.3 P600成分
图4.2还显示,在前脑区,相对于短距离和歧义回指,在长距离回指条件下“自己”诱发了更大的P600波幅。对平均波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回指类型主效应显著[F=3.74,p=0.040],长距离回指条件下的P600(-0.40μV)比歧义条件下的P600(-2.05μV)波幅更大,p<0.05;短距离(-1.30μV)和歧义条件下的P600无显著区别(p>0.10)。脑区主效应显著[F=22.94,p=0.000],后脑区P600波幅(-0.41μV)最大,其次是前脑区(-1.26μV),中脑区P600最小(-2.08μV)。回指类型与脑区的交互作用显著[F=2.57,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回指类型主效应仅在前脑区显著,长距离回指条件下的P600(-0.8μV)比短距离(-1.8μV,p<0.05)和歧义回指条件下的P600(-2.54μV,p<0.05)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