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P300效应

4.4.2 P300效应

P300是一个波峰出现在刺激后300毫秒左右的正波,其波幅随着刺激的凸显度而变化,被认为是反映了后期的信息评估(Polich,2007)。P300成分包含两个子成分,P3a和P3b。P3a与工作记忆中表征变化引起的前脑区的早期注意加工相关,其波幅随着刺激的凸显度而变化;之后这一注意-驱动的前脑区刺激信号(P3a)被传输到大脑的颞枕区(P3b),与注意和后续的记忆加工相关(Comerchero & Polich,1998,1999;Polish,2007)。尽管P3b是被广泛研究的一个ERP成分,但是关于它标志着怎样的认知过程,还没有统一的答案。目前关于P3b的功能,有两种相对立的解释。一种是语境-更新假说,认为P3b反映了由稀少的刺激引起的记忆更新过程,P3b是当新的或超出预期的信息被整合进读者/听者的语境模型时进行的工作记忆(轨迹)更新的指标。相反的,语境-闭合/终止假说认为P3b是由超出预期的刺激诱发的,由此推论P3b反映了当读者/听者遇到一个预期的刺激时,上一个感知觉阶段或内部模型的终止。

尽管关于P300所代表的潜在神经过程仍然存在争议,但是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注意资源的调配是P300效应的核心(Polich,2007),P300波幅的大小与分配的注意资源的多少成正比(Strayer & Kramer,1990)。在关于回指的ERP研究中也发现过P300效应。例如,Heine等(2006)在一项关于先行词词频对回指的影响的ERP研究中,让被试阅读句对,句对的第一个句子包含一个高频、低频或中频的名词(先行词),第二个句子包含一个代词回指第一个句子中的先行词。实验发现:先行词的加工诱发了N400效应,低频先行词诱发了最大的N400,高频先行词诱发的N400最小,说明高频先行词比低频先行词更易于被整合进语境模型;回指语的加工诱发了P300效应,相对于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回指高频先行词的回指语诱发了更大的P300波幅,研究者认为研究中的P300与注意资源的调配相关,特异性的语言实体(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资源凸显度更高,分配到更多的注意加工资源。Li & Zhou(2010)在无语境条件下(动词语义为唯一变量)“自己”回指加工的ERP研究中发现:相对于短距离回指情况,“自己”在长距离回指情况下诱发了更大的P300波幅;这个P300效应被认为反映了对于基于A原则建立的(短距离回指)心理表征和基于动词建立的(长距离回指)心理表征的不符的探测。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研究中的P300效应可能与注意资源的调配相关。相比短距离回指条件,“自己”在长距离回指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P300波幅,说明特异性的(非专家化的长距离回指)回指现象调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而这一P300效应可能反映了对于基于A原则所建立的专家化(局部)回指心理表征和根据长距离语境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之间的不符的探测。

有趣的是,本研究中长距离回指和歧义回指条件下的P300波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中并不显著,这与N170和P600平均波幅统计中的显著结果相反。这可能与语境信息的加工相关。与歧义回指条件中没有语境的情况不同,在长距离回指条件和短距离回指条件下,语境信息的整合会耗费更多的加工资源,这在ERP研究中一般表现为N400波幅的增大(Kutas & Hillyard,1980;Holcomb & Neville,1991)。极有可能是N400波幅的增大导致了P300波幅的减小,最终造成长距离和歧义回指条件下P300波幅差异的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