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
在本书的研究中,三组行为学实验分别探测了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在三个不同加工阶段的特征,通过这些行为学实验的结果,可以观察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粗略(三个阶段)时间进程。行为学研究的结果显示,语境信息在“自己”回指加工的初期便开始起作用。但是在初期认知加工阶段,(语境)信息的整合并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出长距离回指(加工)优势;在刺激160毫秒后(进入人类早知觉加工阶段)的加工阶段,语境影响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充分语境信息整合的阶段;在刺激370毫秒后(人类后知觉加工阶段后期)的加工阶段,“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多因素综合整合的阶段,而(管约理论A原则的)句法约束在此加工阶段起主导作用。根据三项行为学研究的结果,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粗略时间进程可以总结为:(初期加工阶段)不完全(语境)信息整合的阶段——(刺激160毫秒后)完全语境信息整合的阶段——(刺激370毫秒后)句法约束主导的多因素综合整合的阶段。
本书的ERP研究探测了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精确时间进程,发现了N170效应、P300效应和P600效应,说明语境通过知觉专家化机制、注意机制和句法加工机制影响“自己”回指加工。根据本ERP研究的结果,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可以总结为:(刺激后170毫秒左右)区分专家化(短距离)“自己”回指与非专家化(长距离)“自己”回指——(刺激后300毫秒左右)探测或诊断基于A原则所建立的短距离回指的心理表征和根据长距离语境所建立的长距离回指的心理表征之间的不相符——(刺激后600毫秒左右)为了修复不相符心理表征而引起的连接反身代词“自己”与违反A原则的长距离先行词的句法复审过程。
本书的行为学研究和ERP研究探测到的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基本相符,证实了两种数据的客观性。第一,行为学实验1的结果表明,语境信息在“自己”回指的初期加工阶段便开始起作用,但是在此加工阶段,(语境)信息的整合并不充分/不平衡;与此相符的是,ERP实验在刺激后170毫秒以前并没有探测到受实验变量(语境)操纵的成分;在“自己”回指加工的初期阶段,语境信息整合的不充分/不平衡极有可能导致了受语境操纵的ERP成分的缺失。第二,在行为学实验2中,长距离和短距离语境条件下都表现出先行词对与语义相关的目标词的启动效应,说明在刺激160毫秒后,语境信息的整合更加充分,而且在语境操纵下长距离和短距离“自己”回指都已经被识别。这与ERP研究的结果相符,N170效应说明在刺激后170毫秒左右,专家化(短距离)“自己”回指已经被与非专家化(长距离)回指区分开来。第三,行为学实验3发现的目标词主效应显示,与短距离先行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反应时短于与长距离先行词语义相关的目标词,表现出“自己”回指的局部约束倾向,说明在刺激370毫秒后,“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多因素综合整合阶段,而(管约理论A原则的)句法约束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这样的反应时数据与ERP数据相符,P300-P600效应模式标志着对违反A原则的长距离“自己”回指的诊断(探测)——再分析(句法复审)的加工过程,说明加工非专家化的长距离“自己”回指比加工专家化的短距离回指耗费更多的脑资源。
由此,综合本书的行为学研究和ERP研究的结果,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初期加工阶段,刺激后160毫秒之前——不充分语境信息整合阶段,在此加工阶段,专家化(短距离)和非专家化(长距离)的“自己”回指尚未被区分;②刺激160毫秒后——充分语境信息整合阶段,在此加工阶段,大脑已经区分专家化(短距离)和非专家化(长距离)的“自己”回指;③刺激300毫秒后——(管约理论A原则)句法约束主导的多因素综合整合阶段,在此加工阶段,违反A原则的长距离“自己”回指引发“诊断(探测)——重分析(句法复审)”过程。(见表5.1)
表5.1 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

此外,通过本书的行为学研究和ERP研究观测到的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与人类认知加工进程相符。人类认知加工进程分为早知觉加工阶段和后知觉加工阶段。刺激后200毫秒内为早知觉加工阶段,往往受刺激的物理属性(如强度、类型、频率等)的影响;刺激200毫秒之后为后知觉加工阶段,与深层次的认知-心理加工(如选择和记忆更新)相关,不再受刺激的物理属性的影响。在本书的实证研究中,行为学实验1探测到“自己”回指在初期加工阶段表现出长距离回指加工的优势,可以结合凸显理论和先行提述者优势效应对其进行解释,进而推论,语境操纵下的“自己”回指在其初期加工阶段可能受刺激(先行词)的物理属性,如出现时间(表现为先行提述者优势效应)和句法位置(表现为句法位置凸显效应)的影响。行为学实验2发现长距离回指加工优势消失,结合ERP研究中的N170效应,表明在刺激160毫秒后/刺激后170毫秒左右,语境操纵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充分的语境信息整合阶段,大脑已经能够区分专家化和非专家化的“自己”回指,不再受刺激的物理属性的影响。行为学实验3以及ERP研究中的P300、P600效应表明,在刺激300毫秒后,语境操纵下的“自己”回指进入注意加工和句法复审加工阶段,可以观察到在后知觉加工阶段的深层次认知-心理加工。
最后,本研究中探测到的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也使我们联想到无语境条件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高立群等(2005)和刘兆静(2009)对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行了行为学研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先行词的句法位置。根据他们的研究,无语境条件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粗略时间进程(三个阶段)可以总结为:句法整合(与A原则相符)——由句法加工引起的长距离回指倾向——(词汇)语义整合。这与本研究中探测到的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实验条件(即以语境为唯一变量和以句法位置为唯一变量)的设置。此外,Li & Zhou(2010)对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行了ERP研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动词语义。实验发现,相比短距离回指条件,在长距离回指条件下“自己”诱发了更大的P300和P600波幅。尽管Li & Zhou(2010)的研究并没有像本ERP研究一样报告以N170效应为指标的“自己”回指加工早期阶段的时间进程或特征,本ERP研究和Li & Zhou(2010)的研究都探测到了P300-P600效应,都可以用“诊断(探测)——再分析(句法复审)”模式来解释,表明不论在有语境条件下还是无语境条件下,“自己”回指加工在后期阶段都表现出“诊断(探测)——重分析(句法复审)”的时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