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回指的距离效应/回指的结构化加工
已有的行为学(Clark & Sengul,1979)和ERP研究(Streb,Hennighausen & Rosler,2004)都表明,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的距离影响回指关系加工的速度和难度。在行为学研究中,Clark & Sengul(1979)发现,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越短,回指关系的加工越快。在Streb等(2004)的ERP研究中,在先行词(专有名词)和回指语(代词)之间插入不同数量的词来操纵二者之间的距离,结果发现,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长的回指句比距离短的回指语诱发了更大的N400。研究者认为N400效应反映了回指语和先行语建立同指关系时的语义整合加工所造成的工作记忆负荷。这样的效应被称作回指的距离效应。
距离效应(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越短,建立指称关系越快)是在回指加工的研究中常见的一个效应。然而,有些研究者认为距离效应不是神经加工过程的真实表现,只是一个假象。Li & Zhou(2010)认为,这些与回指加工的资源耗费有关的效应(距离效应)绝不仅仅是与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距离相关,而是与句法结构或管约理论A原则相关。
本书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Li & Zhou(2010)的观点。第一,本ERP研究发现的N170效应与距离效应不符。根据距离效应,相比短距离回指,长距离回指应该诱发更大的ERP波幅,而相反的,在本ERP研究中,长距离回指比短距离回指诱发了更小的N170波幅。而且,基于与字词加工相关的N170效应反映字词的整体加工(Simon,Petit,Bemard & Rebai,2007)的观点,本研究推测,与回指加工相关的N170效应可能反映了回指结构的整体加工,而专家化(局部)回指结构相对于长距离回指结构在回指加工中应该是优先处理的结构。这支持了Li & Zhou(2010)的与回指加工的资源耗费有关的效应(距离效应)与句法结构相关的观点。
第二,本ERP研究的P300和P600效应也支持Li & Zhou(2010)关于距离效应的观点。本P300-P600效应可以用“诊断——再分析”模式(Friederici et al.,2001)来解释:P300效应可能反映了对于基于A原则建立的短距离回指心理表征和根据长距离语境所建立的长距离心理表征之间不相符的探测或诊断;P600效应可能与为了修复不相符心理表征而引起的句法复审(再分析)过程相关。本P300-P600效应模式说明,尽管加工长距离“自己”回指比加工短距离回指耗费更多的资源(反映为更大的P300和P600波幅),但是加工资源的耗费不仅仅与“自己”和其先行语之间的距离相关,而且还与基于A原则所建立的专家化“自己”回指的心理表征(包括对与专家化表征不符的探测和对这种不符的句法修复)相关。
由此得出结论:尽管加工长距离回指比加工短距离回指耗费更多的资源(反映为更长的反应时或更大的ERP波幅),但是加工资源的耗费不仅仅与回指语和其先行语之间的距离相关,而且还与句法结构或A原则相关。这样的结论支持了Li & Zhou(2010)关于距离效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