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回指加工的影响因素
第2.2.1小节回顾了回指关系/结构的加工过程以及每一加工阶段的神经活动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的表现(主要总结自相关ERP研究的结果)。这些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回指加工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理清不同因素在回指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回指加工的内在神经机制。本小节将回顾关于回指加工影响因素的生理心理学研究,并总结和讨论不同因素在回指加工中的作用。
2.2.2.1 句法因素
在句法层面上,影响回指加工的因素主要包括句法范畴一致性(指回指语与先行语在数、性以及其他语法范畴上的一致)、句法(结构)平行效应、先行语和回指语的句法位置,等等。
(1)语法范畴一致性。回指语和先行语应该在数、性以及其他语法范畴上一致。例如,先行语是复数人称代词“they”(他们/她们),那么回指语应该以相应的复数形式“themselves”(他们自己/她们自己)呈现。Osterhout等研究者(Osterhout & Mobley,1995;Osterhout,Bersick & McLaughli,1997)在英语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数失匹配的ERP研究中发现了P600成分(潜伏期在500—1 200毫秒的正波,句法整合难度的ERP指标)波幅的增大,说明在回指加工中数这一句法范畴的失匹配会诱发句法重审过程。Harris等(2000)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Osterhout等的结论,还进一步证实仅当反身代词处于论元位置时,其与先行词数的失匹配诱发P600效应,反之则不诱发P600效应。
语言研究中性这一范畴的失匹配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一方面,它可以被看作是语法失匹配;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还可以将其看作是语义失匹配。关于英语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性失匹配的ERP研究(Osterhout & Mobley,1995;Friederici,Steinhauer,Mecklinger & Meyer,1998)发现了标志着句法加工的P600成分,却没有探测到N400(潜伏期在300—900毫秒的中央顶区负波,语义整合难度的ERP指标)效应。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性范畴失匹配是语法失匹配的看法。
Molinaro等(2008)通过ERP实验研究了句子中前面出现的动词与句子主语数的失匹配如何影响后面出现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句子主语)数的失匹配(如例句[2.23]),结果发现,当反身代词与作为先行语的句子主语的数一致但与动词的数失匹配时,会诱发P600效应,反之则没有P600效应,这说明反身代词的加工受多种因素(包括词汇语义和句法因素)的影响。关于代词回指的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Hammar et al.,2011)支持Molinaro等(2008)研究的结果。研究探测到了大脑后颞枕区(与句法检索相关)和左前脑区(与词汇语义检索相关)的激活,证明回指加工是句法和语义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2.23] The famous dancer were nervously preparing herself/themselves to face the crowd.
那位著名舞蹈家正在紧张地为她自己/她们自己做准备。
研究者(Osterhout & Mobley,1995;Osterhout,Bersick & McLaughli,1997;Friederici,Steinhauer,Mecklinger & Meyer,1998)认为,在回指关系中数和性这样的语法范畴失匹配的情况下,探测到了P600效应,却没有探测到N400效应,说明回指语主要通过句法加工机制与其先行语建立共指关系,而语义加工机制在此过程中仅起次要作用。Schmitt等(2002)的ERP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非最简形式回指语(如名词短语)在性这一语法范畴失匹配的条件下诱发了N400和P600,而最简形式回指语(如代词“he/she/it”)在相同条件下仅诱发了P600,证明N400成分在回指加工中仅与语义加工难度相关。
(2)句法平行效应/句法位置。当回指语与其先行语具有平行的句法角色时(如都是主语),回指语的加工更加容易。Streb等(1999)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回指语和先行语平行的回指结构(如例句[2.24]),加工不平行的回指结构(如例句[2.25])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而且诱发更大的N400波幅,这说明非平行结构的加工需要额外的加工步骤,耗费更多的大脑加工资源。
此外,在平行回指结构的加工中,重复(先行词的)回指语比代词回指语激活的脑区更加广泛,说明回指的句法平行效应与回指语类型这一因素相互影响。
[2.24] Peteri besucht Julia in de klinik.Dort hat Peter/eri dem Arzt eine Frage gestellt.
∗Peter visits Julia in the hospital.There has Peter/he the doctor a question asked.
[2.25] Peteri besucht Julia in de klinik. Dort hat die Schwester Peter/ihmi das Zimmer gezeigt.
∗Peter visits Julia in the hospital.There has the nurse Peter/him the room showed.
(Streb et al.,1999)
(3)先行语和回指语的句法位置。乔姆斯基的管辖约束理论(1981,1986)规定,反身代词在管辖语域(最低句法域)内受约束。而基于谓词的约束理论(Predicate-Based Binding Theories)提出,当且仅当反身代词在谓词的论元位置上时,其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在非论元位置上的反身代词在管辖语域内不受约束(Reinhart & Reuland,1993)。Harris等(2000)在反身代词和其先行语数的范畴失匹配的情况下,对处于论元位置和非论元位置的反身代词的加工进行ERP研究。结果表明:在回指语和先行语的数失匹配时,当反身代词处于论元位置时(如例句[2.26])诱发了P600效应;而当反身代词处于非论元位置时(如例句[2.27])没有诱发P600效应,说明回指语的句法位置影响回指关系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谓词为中心的约束理论的假设。
[2.26] The boys' cousin introduced themselves at the wedding.
∗那些男孩的表兄在婚礼上介绍了他们自己。
[2.27] The boys' cousin introduced Suzie and themselves at the wedding.
∗那些男孩的表兄在婚礼上介绍了苏西和他们自己。
除了回指语的句法位置,先行词的句法(位置)凸显度也被证实影响回指加工的难度。例如,研究发现:当先行词位于非凸显的句法位置时,重复(先行词的)回指语(不同于先行语的)比新名词回指语诱发了更小的中央-顶区分布的N400和更大的广泛脑区分布的LPC(持续性句法加工的ERP指标),显示了典型的重复启动效应;而当先行词处于句法凸显位置(如句法主语位置)时,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比新词回指语会诱发更大的N400和更小的LPC,说明重复回指语比新词回指语更难与位于句法凸显位置的先行语进行回指关系整合;然而,代词回指语的加工却不受先行语句法位置的影响(Swaab,Camblin & Gordon,2004)。这一研究说明,回指语类型与先行语的句法位置相互影响(Callahan,2008)。
2.2.2.2 语义因素
在语义层面上,影响回指加工的因素主要包括:先行语和回指语的语义(亲疏)关系、谓语动词的隐含意义,等等。
(1)先行语和回指语的语义关系。先行词和回指语的语义亲疏关系被证实会影响回指的语义加工难度。Burkhardt(2006)对重复(先行语)回指语、(与先行语)近义词回指语和(与先行语不同的)新词回指语的加工进行了ERP研究(见例句[2.28]、[2.29]、[2.30]),结果发现:新词回指语诱发了分布最广泛、波幅最大的N400,重复回指语N400波幅最小,而近义词回指语的波幅在二者之间,说明重复回指语、近义词回指语和新词回指语的语义加工难度依次增加;此外,与重复回指语相比,近义词回指语和新词回指语均诱发更大的P600,说明后两者在回指句的句法整合中耗用更多的加工资源。
[2.28] Lucy visited a conductor in Berlin.She said that the conductor was very impressive.
露丝在柏林拜访了一位指挥家。她说指挥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9] Lucy visited a concert in Berlin.She said that the conductor was very impressive.
露丝在柏林听了一场音乐会。她说指挥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30] Lucy talked to Nina.She said that the conductor was very impressive.
露丝跟妮娜交谈。她说指挥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谓语动词的隐含意义。谓语动词的隐含意义被证实是影响回指加工的另一个语义因素。有些英语动词具有隐含因果/致使关系的语义特征,如“apologize”(道歉)和“confess”(承认),相关的行为学研究(Mckoon,Greene & Rateliff,1993)证明动词隐含的因果/致使意义影响语言使用者对回指语题元角色的分配。但是,关于谓语动词的隐含意义何时开始影响回指加工,有不同的观点:焦点假说(focus hypothesis)(McDonald & MacWhinney,1995)认为,动词的隐含意义能够使处于动词论元(argument)位置的代词成为(句子)心理表征的焦点,而且这一作用是读者一读到动词就即时发生的;关系整合模型(relation-integration model)(Millis & Just,1994)提出只有在整个句子的理解完成之后,动词隐含意义才开始在进一步的事件推理和整合中起作用。Van Berkum等(2007)对谓语动词具有隐含意义的回指句的加工进行了ERP研究,结果发现:当回指语出现的位置与动词隐含意义所指示的位置不相符时(如例句[2.31]),回指语(如例句中的代词“he”)会诱发P600效应;而当回指语出现的位置与动词隐含意义所指示的位置相符时(如例句[2.32]),则不诱发P600效应。这样的结果说明,动词的隐含意义在读者读到动词时就即时影响回指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焦点假说的假设。
[2.31] Linda apologized to David because he,according to the witnesses,was not the one to blame.
琳达向大卫道歉,因为目击人说这不是他的责任。
[2.32] David apologized to Linda because he,according to the witnesses,was the one to blame.
大卫向琳达道歉,因为目击人说这是他的责任。
2.2.2.3 语境因素
在回指加工中,语义因素和语境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语言学将语义定义为词语本身固有的内在属性,不受外部因素(如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即上下文语境,指出现在某语篇之前或之后,影响或决定其意义的部分;广义的语境既包括上下文的语言知识,还包括背景、情景等语言外的知识,指语言活动的整个文化背景。
回指元素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不能独立获取意义,而是要依赖(上下文)语境获取自身的解释意义(Koornneef,2008)。在很多情况下,语境是回指关系的直接决定因素。Nieuwland等(2007)和Nieuwland & van Berkum(2006,2008)的研究发现:当语境中包含两个或多个可选先行语而导致回指语指称歧义时,回指语会诱发自受到刺激后约300毫秒开始,延续至1 500毫秒甚至更久的持续性的左前脑区负波,这被称作Nref(reference-related frontal negativity)效应;这与回指关系中因语义不连贯诱发的N400效应(Nieuwland & van Berkum,2008)不同。Van Berkum等(2007)将Nref效应作为反映歧义指称加工的指标。为了探究Nref效应是与深层次的情景模型(situation model)的指称歧义(在情景模型中包含两个可能的先行词)相关,还是仅与表层的基于文本(textbase)的歧义(文本中两次提到类似的实体)相关,Van Berkum等(2007)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在情景模型歧义的情况下诱发了Nerf,研究者认为这说明Nref可能反映了解决深层情景或语境模型歧义所造成的工作记忆负荷。
此外,Nieuwland & van Berkum(2006)的研究发现,被试识别或识解指称歧义的敏感度与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相关,在对歧义指称的加工过程中,具有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比具有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产生更大的Nref波幅。
2.2.2.4 先行词和回指词的词频
(1)先行词词频。关于先行词的词频是否影响回指语的加工,仍然存在争论,根据行为学研究的结果,主要提出了三种假说。词目再通达假说(the lemma reaccess account)认为回指语的加工不受先行词词频影响;这一假说认为词汇中包含词目(lemma)和词位(lexeme)两种信息,词目具有词在心理词库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的表征,而词频属于词位信息。对于回指语的理解只需要再次通达先行词的词目信息,所以属于词位信息的先行词词频不影响回指语加工。完全再通达假说(the full reaccess hypothesis)认为要理解回指语必须先通达先行词的全部词汇信息,因而先行词的词频必然影响回指语加工,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加工时间应该长于回指高频先行词的回指语。凸显性假说(the saliency account)同样认为先行词的词频影响回指语的加工,这一假说认为一个词的词频影响其凸显度,低频词比高频词凸显度更高,更易引起读者注意,更易于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从而形成词频逆反效应(reverse word-frequency effect),即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加工时间应该短于回指高频先行词的回指语。
Heine等(2006)对先行词词频如何影响回指语加工进行了ERP研究,实验刺激由两个句子组成,前一个句子包含高频、中频或低频先行词,后一个句子包含回指语。结果显示:先行词的加工诱发N400效应,低频先行词N400最大,高频先行词N400最小,说明高频先行词的语义整合难度最小;回指语的加工诱发P300效应,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诱发的P300最大,回指高频先行词的回指语诱发的P300最小。研究者认为P300成分与注意资源的调配相关,低频先行词凸显度更高,使得回指低频先行词的回指语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
(2)回指词词频。研究证明,无论回指词是否与句子中的先行词同指,词频越高的回指词,加工难度越低。ERP研究(van Petten & Kutas,1991;Polich & Donchin,1998)证明,高频回指词比低频回指词诱发波幅更小潜伏期更短的N400以及更大的P300(注意资源调配的ERP指标),说明词频越高,调用的注意资源越多,语义整合难度越小。
2.2.2.5 回指语类型/先行语-回指语重复效应
研究证明,回指语的重复(先行语)会影响回指关系的加工,但是,这一重复效应如何影响回指加工仍存在争论。Gordon和Hendrick(1998)认为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的加工存在“重复命名失利效应”(repeated name penalty),因此对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的加工需要额外的步骤。当读者/听者接收到回指语时,语言分析器立即开始搜索其先行语,而对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的加工需要先确立一个新的指称对象,然后再确认其是否与先行语指示的对象同指。Almor(1998)有不同的观点,提出了信息负荷假说(informational load hypothesis),认为如果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的功能(如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增加的新信息)能被正确运用,就不会导致其加工困难。Streb等(1999)的ERP实验发现,代词回指语比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诱发更大的LAN和N400,认为这反映了代词回指语在从工作记忆中获取先行语以及整合语义更加困难。Swaab等(2004)的研究发现了与上述研究相反的结果,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比代词回指语诱发了更大的N400。研究者认为这表明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在语义整合中耗费更多的大脑加工资源。此外,Swaab等(2004)的研究还发现,省略形式回指语诱发了ELAN和N400成分,表明不同形式照应语的加工机制和调用的脑区是不同的。以上两组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可能是实验刺激材料的类型不同导致的。Streb等(1999)的实验中的刺激材料分为平行结构和非平行结构,而且照应语和先行语之间的距离有长、短的区分,而Swaab等(2004)的研究包含了回指语处于凸显位置和非凸显位置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不同类型回指语的加工。尽管如此,这些实验说明了回指语的类型影响回指语和其先行语的整合过程。
2.2.2.6 距离效应
已有的行为学研究(Clark & Sengul,1979)和ERP研究(Streb,Hennighausen & Rosler,2004)都表明,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的距离影响回指关系加工的速度和难度。在行为学研究中,Clark & Sengul(1979)发现,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越短,回指关系的加工越快。在Streb等(2004)的ERP研究中,在先行词(专有名词)和回指语(代词)之间插入不同数量的词来操纵二者之间的距离(如例句[2.33]、[2.34]),结果发现,距先行语距离长的回指语比距离短的回指语诱发了更大的N400。研究者认为N400效应反映了回指语和先行语建立同指关系时的语义整合加工所造成的工作记忆负荷。
[2.33] Beate besitzt eine kleine Tierpension.Uberall im Haus sind Tiere.Tomi ist ein alter Kater.Heute hat Tom/eri der Frau die Tu¨r zerkratzt.
Beate has a small boardy-home for animals.Everywhere in the house are animals.Tomi is an old cat.Today Tom/iti scratched the door of the woman.
[2.34] Lisai schlender uber einen Basar.Peter verkauft Edelsteine an Touristen Die Steine sind hervorragend geschliffen.Nun wird Lisa/siei dem Handler einen Diamenten abkaufen.
Lisai strolls across a bazaar.Peter sells gems to tourists.The gems are cut excellently.Then Lisa/shei will buy a diamond from the trader.
(Streb et al.,2004)
距离效应(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越短,建立指称关系越快)是在回指加工的研究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效应,然而,有些研究者认为距离效应不是神经加工过程的真实表现,而是一个假象。Li & Zhou(2010)提出,这些与回指加工的资源耗费有关的效应(距离效应)绝不仅仅与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距离相关,而是与句法结构或管约理论A原则相关。Hammer等(2008)的研究支持了Li & Zhou(2010)的观点。Hammer等(2008)在ERP研究中操纵了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的距离和其性的一致,结果发现,回指语和先行语之间距离远的情况比距离近的情况诱发了更大的N400,但是N400效应仅在回指语和先行语的性这一范畴一致时才能被探测到。此研究说明,在回指加工中以N400为指标的距离效应不仅仅与先行词和回指语的距离相关。本书将结合本实证研究的结果来讨论此问题。
2.2.2.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回指影响因素
随着回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主要以英语等西方语言为研究语料)的发展,回指加工的相关时间进程和影响因素逐渐明晰,在这一领域中的很多研究成果对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有很多启发。但是,还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回指研究中的Nref效应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如本书2.2.2.3小节所回顾的,Nref效应是自受到刺激后约300毫秒开始,延续至1 500毫秒甚至更久的持续性的左前脑区负波,与回指歧义的加工相关。但是,此效应的潜在的神经机制还不明确。Van Berkum(2007)认为Nref效应可能反映了被试对歧义的指称表达式加以注意的相关神经活动,或是与被试试图解决歧义的控制性加工相关;另外也不排除是由于在工作记忆中为维持相互竞争的指称解释所需的额外神经活动引起的。
第二,回指关系中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回指加工的大部分神经-心理学研究都是围绕单因素变量展开的,而各种因素在回指加工中的交互作用却少有研究。在回指加工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能同时作用于回指关系的加工,有些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有些因素可能起次要作用。如Streb等(1999)的研究发现:在发生距离效应的回指关系中,代词形式回指语比名词形式回指语诱发的N400更大;而在发生(句法位置)平行效应的回指关系中,重复(先行语的)回指语比代词回指语诱发的N400更大。
第三,应加强对零型回指语(null anaphor)的神经加工机制的研究。零型回指语是一种特殊的回指语形式,指回指语通过无形无音的零型方式与先行语建立同指关系,这种形式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其研究却较少。如Callahan(2008)所指出的,不同回指关系的潜在语言学机制是互相关联的,那么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的回指关系的神经加工机制能为回指的普遍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回指关系加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研究者应该加强对零型回指语的神经加工机制的研究。
第四,应该重视对汉语反身代词回指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关于“自己”回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尚非常少,而且研究的大都是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已有的fMRI研究发现,汉语语义加工除了激活与英语等印欧语语义加工相同的额叶、额下回脑区外,还会激活左侧额叶中部(Booth,Lu,Burman,Chou,Jin,Peng,Zhang,Ding,Deng & Liu,2006),而语义是影响回指关系加工的因素之一,那么语义因素对汉语(反身)代词回指加工的影响与其对印欧语(反身)代词回指加工的影响有什么异同,就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从语言类型学来讲,汉语是孤立语,与印欧语有明显的形态标记和变化的不同,汉语缺少显性的形态标记和变化,因此,零型回指语在汉语中的使用更加普遍和灵活,其神经加工过程应该更为复杂,但目前鲜有对汉语零型回指语神经加工机制的研究。今后应该重视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回指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等)印欧语回指加工的神经机制,这有助于完善对语言回指加工的普遍神经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