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本章小结
本章陈述了关于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三项行为学研究。行为学实验1的任务是回答“语境是否在自己回指加工的初期阶段就起作用”这一问题,因此行为学实验1用语义启动范式探测了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初期阶段的特征。在回答了这一问题后,行为学实验2和行为学实验3分别用语义启动范式探测了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在启动词呈现160毫秒后和呈现370毫秒后加工阶段的特征。
行为学实验1证明,语境信息在“自己”回指的初期加工阶段便开始起作用,但是在初期认知加工阶段,语境信息的加工仍然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出长距离回指(加工)的优势。行为学实验2表明,在刺激160毫秒后的加工阶段,语境影响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充分语境信息整合阶段。行为学实验3表明,在刺激370毫秒后的加工阶段,语境影响下的“自己”回指加工进入多因素(至少包含语境因素和句法因素)综合整合的阶段,而(管辖约束理论A原则的)句法约束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
根据三项行为学实验的结果,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粗略时间进程可以总结为:(初期加工阶段)不完全(语境)信息整合阶段——(刺激160毫秒后)完全语境信息整合阶段——(刺激370毫秒后)句法约束主导的多因素综合整合的阶段。这样的时间加工进程符合人类认知加工进程(分为早知觉加工阶段和后知觉加工阶段)的阶段特征。此外,通过本行为学研究观测到的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时间进程和通过无语境条件下“自己”回指加工的行为学研究(高立群等,2005;刘兆静,2009)观测到的时间加工进程并不相同。由此推论,在不同因素(变量)的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有语境条件下和无语境条件下的“自己”回指加工有着不同的时间进程。
本行为学研究的结果对解决一些理论问题或理论争论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如关于“自己”回指决定因素的理论争论以及关于句子加工的序列模型和平行模型的理论争论。
本研究通过语义启动行为学实验有效地探测了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不同阶段的特征,但是行为学方法仍有其局限性。例如:行为学数据仅能间接反映神经活动的结果;通过行为学研究所能探测的加工阶段是有限的,不能探测连续的神经加工过程;行为学实验只能设置与所考察的问题相关的外显任务,被试的意识就参与到神经加工过程之中。ERP方法具有(以毫秒计的)高时间敏感度,能够即时、直接、连贯地记录大脑皮层活动,而且不依赖外部实验任务,能够探测某神经过程的自动加工。因此,本书的下一章(第4章)将采用ERP方法来探测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加工的特征和精确时间进程以及语境通过什么神经机制影响自己回指加工,并在ERP实验中设定与研究问题不相关的内隐实验任务,来探测语境影响下“自己”回指的自动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