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形态特征

生姜的形态特征

生姜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带,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在植物学分类上生姜属于单子叶植物、姜科,农业生物学分类为蔬菜—薯芋类,收获产品为可供食用的肥大多肉的块根。

生姜植株形态直立,分枝性强,一般每株有10多个丛状分枝,植株开展度较小,为45~55cm,主要器官有根、地上茎、根茎、叶及花(图2-1)。

1.根

姜的根为浅根系,包括纤维根和肉质根,主要根群分布在半径40cm和深30cm的土层内,多集中在姜母的基部,其分布依土壤类型不同有深浅差异,土表10cm以内的根占总根量的60%~70%。纤维根从幼芽基部发生,为初生的吸收根;肉质根着生于姜母及子姜的茎节上,兼有吸收和支持植株直立的功能。

播种后,先从幼芽基部发生数条纤细的不定根,称为纤维根或韧生根。出苗后,随着幼苗的生长,不定根数逐渐增多,并在其上发生许多细小的肉质侧根,形成姜的主要吸收根系。植株达到旺盛生长时期,在姜母和子姜的下部节上,也可发生若干条肉质小根,形状粗而短,一般直径约0.5cm,长10~25cm,根毛很少,具有吸收和支持功能,可食用。

978-7-111-48286-4-Chapter02-1.jpg

图2-1 生姜的植株形态

2.地上茎

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直立、绿色,由根茎节上的芽发育而成,为叶鞘所包被,茎高80~100cm。叶鞘除有保护作用外,还可防寒和防止水分散失。随着芽的生长,幼茎形成,幼茎逐渐伸长便形成茎枝。植株长出的第一棵姜苗为主茎,以后发生大量分枝。

3.根茎

生姜的地下茎为根状茎,简称为“根茎”。根茎是生姜茎基部膨大形成的地下根状肉质根茎,为繁殖器官,也是主要的产品器官或食用器官,储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完整的根茎呈不规则掌状,其形成过程是:当种姜发芽出苗后,逐渐长成主茎;随着主茎生长,主茎基部逐渐膨大成一个小根茎,通常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出2~4根姜苗,即一次分枝,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块,称为子姜;子姜上的侧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为第二分枝,其基部膨大形成二次姜块,称为孙姜;如此继续发生第三、第四、第五次姜块,直到收获为止,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子姜组成的完整根茎。在一般情况下,生姜的地上部分分枝越多,地下部分姜块也越多,越大,产量也越高。

4.叶

姜的叶片包括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叶片为披针形,单叶,绿色或深绿色。叶鞘绿色狭长抱茎,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叶片与叶鞘的相连处有一孔,新生叶从此孔抽出。姜叶互生,在茎上排成2列。叶背主脉稍微隆起,具有横出平行脉。其功能叶长为20~25cm,宽2~3cm。每株姜有16~28片叶,叶柄较短,叶长为16~27cm不等,宽为2~3cm。

5.花

生姜的花为穗状花序,花茎直立,高约30cm,由叠生苞片组成,苞片边缘黄色,每个苞片都包着一个单生的绿色或紫色小花,花瓣紫色,雄蕊6枚,雌蕊1枚。一般情况下生姜极少开花,在南方大田或棚室栽培环境下,可偶见开花植株,但很少结实。关于生姜开花与环境条件和栽培因素的关系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