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丰产的基础。壮芽从其外部形态上看,芽身粗壮钝圆,弱芽则芽身细长,芽顶尖细,如图3-2所示。生姜种芽的强弱与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的位置及催芽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

978-7-111-48286-4-Chapter03-2.jpg

图3-2 壮芽与弱芽

1.影响壮芽的因素

(1)种姜的营养状况 俗话说“母壮子肥”。一般情况下,凡种姜健壮鲜亮者,新长的姜芽多肥壮;而种姜干瘪瘦弱的,新长的姜芽多数瘦弱。

(2)种芽着生的位置 由于存在顶端优势,种姜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肥壮;而基部芽和内侧芽多数瘦弱。

(3)催芽的温度和湿度 在22~25℃的温度下催芽,新生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30℃以上,则新长的幼芽瘦弱细长。催芽期间湿度过低,种芽易瘦弱。

2.培育壮芽的方法

培育姜芽是我国姜农从事生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流程,通常包括晒姜、困姜和催芽3个步骤。

(1)晒姜 播种前30天左右(北方多在清明前后,南方则在春分前后),从储藏窖里将种姜取出,洗净泥土,平铺在室外空地上或草席上晾晒1~2天(图3-3),夜间收进室内以防受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芽早发,并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晒种还可使病姜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明显,因而便于及时淘汰病姜。

978-7-111-48286-4-Chapter03-3.jpg

图3-3 晒姜

提示】 晒姜要适度,切不可曝晒。当阳光强烈时,可用遮阳网或席子等遮阴,以免姜块失水过多、干缩,致使出芽细弱。

(2)困姜 姜块晾晒1~2天后,再置于室内堆放3~4天,用草帘或农膜覆盖,可促进姜块内养分分解,此过程称作“困姜”(图3-4)。经过2~3次的重复,经过8~10天,晒姜、困姜结束。

978-7-111-48286-4-Chapter03-4.jpg

图3-4 困姜

提示】 种姜在晒、困过程中及催芽前必须严格进行选种.及时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彩图13)。

(3)催芽 种姜催芽可促使幼芽提前萌发,带芽种植的出苗快而整齐,从而延长其生长期,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因而催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增产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加以利用。常用的催芽方法有室内催芽池催芽、室外土炕催芽、熏烟催芽、阳畦(冷床)催芽、电热毯催芽及温室催芽等。现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催芽方法。

1)室内催芽池催芽法(图3-5)。在房内一角用砖砌一个长方形的催芽池,池高约80cm,池的长度和宽度依种姜数量而定。放种姜前,先在池底及四周铺1层麦穰,约10cm厚,麦穰上再铺上2~3层草纸。选晴朗的天气在最后一次晒姜后,趁姜块温度较高时,将种姜层层移放在池内,堆放厚度以50~60cm为宜。种姜排好以后,散散热,第二天盖池。盖池前先在姜堆上铺10cm左右的麦穰,再盖上棉被保温。10~12天后,幼芽开始萌动,再过10天左右,幼芽可长至0.5~1.5cm,此时可以下地播种。

978-7-111-48286-4-Chapter03-5.jpg

图3-5 室内催芽池催芽法

2)阳畦催芽法。选避风向阳地点,按东西向挖筑床框,框口北高南低,东西两侧由北向南倾斜,床深25~30cm。将床底土壤耧平,铺垫一层10cm厚的麦穰,放入厚为25cm左右的种姜,姜块上再盖一层15cm厚的麦穰,在框口架放细竹,再在其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白天在阳光下晾晒,夜晚盖草帘保温,有条件者还可在阳畦内铺地热线加温。当床温超过25℃时,适当揭开薄膜通风降温,使床温保持稳定。

3)电热毯催芽法(图3-6)。在房内干净的地上或床上先铺一层10cm厚的干麦穰,再铺一层农膜,上面铺上电热毯,然后再铺一层农膜,上面再铺一层2~3cm厚的干麦穰,做成催芽床。晴暖天气将种姜层层堆放在干麦穰上,堆放厚度为50~60cm。若堆放过厚,则温度高,湿度大,容易引起烂种;反之,则不利于催芽。在种姜上面再盖一层10cm厚的麦穰,麦穰上铺一层旧棉被,之后接通电源,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10~12天后姜堆内部温度升高,再将温度调低到20℃,若湿度过大,中午可把棉被掀开1~3h,再盖上即可。经过20~25天,当幼芽生长到0.5~1cm时,即可播种。

978-7-111-48286-4-Chapter03-6.jpg

图3-6 电热毯催芽

具体催芽方法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催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调节温度。催芽常采用三段变温催芽法:前期高温催芽,温度以28~30℃为宜,促芽萌发;中期平温长芽,当芽长接近0.5cm时将温度控制在25~28℃,以利于形成粗、短的壮芽;后期低温炼芽,当芽长为1cm时逐渐降至16~18℃,进行炼芽。

提示】 生姜壮芽的形态标准:幼芽长0.5~1.0cm,粗0.7~1.0cm,黄色鲜亮,顶部钝圆,芽身粗壮、基部有根突起,如图3-7所示。

978-7-111-48286-4-Chapter03-7.jpg

图3-7 生姜壮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