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1
山东省安丘市是我国著名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生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20万亩,年总产达80万吨,产值30多亿元,其中5万亩大姜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安丘大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姜的高端产品生产优势较强。王×是安丘市×村人,他家一般每年种植15亩生姜,抛却不确定年份,如发生贸易摩擦造成出口不畅等,一般年收入近20万元。他的生姜生产经验主要如下。
(1)努力争取公司订单生产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减少,但贸易技术壁垒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争取到出口配额的公司订单后组织生产方可万无一失,确保收成。
(2)确保生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姜农最好在订单公司组织下统一种子、统一肥料、统一农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并实行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提高生姜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姜产品质量问题,从而可以避免因贸易摩擦或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3)重视有机生姜等高端产品生产 安丘生姜种植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选择适宜地块,发展有机生姜生产条件较好。关于有机生姜生产,王×的经验是积极挂靠龙头企业,实行基地化管理。他自家的3亩有机生姜作为农业企业基地的一部分,一方面有机生姜生产宜规模化,一家一户小面积不可能生产有机产品,另一方面,农业企业把农民纳入自己基地的一部分统一管理,降低了生产管护成本,也有利于有机基地规模扩大和管理,达到了双赢效果。现在,王×的3亩有机生姜尽管产量不如普通生姜,但由于管理、销售均不发愁,收入也是普通生姜的好几倍。
(4)结合“四招”土经验 一是采用生姜、西瓜等套作栽培模式,有效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二是发展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鲜姜提前上市。通过近10年的生产摸索,他发现市场上鲜嫩姜的销售价格要比老姜的高出1倍以上,于是他从2008年起租地建了4个大棚,每个大棚种姜2亩以上。10亩大棚姜由于种得早,收获也早,全部出售鲜嫩姜,尽管每亩产量只有3000kg左右,但每年8月初即可上市,9月销售完毕,由于上市早,价格要比老姜高出1倍以上,再加上一茬西瓜收入相当可观。三是用泥土灰种植生姜,生态、高产又高效。每年夏秋之交,王×总要把田头地角的柴草割个精光。他说,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除鼠,让老鼠没处筑窝,无处藏身;二是可以利用这些柴草烧泥土灰。无论种什么庄稼,泥土灰都是最好的肥料,既生态,又不会伤苗,还可提高产量。他种的15亩大棚生姜全部用泥土灰,总产量达到75吨以上,产量比单用化肥高得多。四是“人抛生姜,我储姜种”。2009年王×种姜8亩,正值生姜收获季节,收购价为每千克8元,价格不错,当其他姜农抛售生姜时,他却建起两个温室储藏姜种,留下4亩生姜一斤也不卖。2010年春天,大批生姜经销商四处收购姜种时,王×的姜种开始上市,售价达到每千克14元,成了抢手货。与卖老姜相比,多赚了5万多元。老王说,他种姜、卖姜都打时间差,出售嫩姜时独家卖价格高,1kg嫩姜抵2kg老姜;窖储姜种仅仅多了温室储藏这个中间环节,多储藏半年,收益可提高将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