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间作、套作方式
间作、套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作。
生姜苗期耐阴,在遮阴条件下生长良好,因此适宜与其他作物间、套作。主要有粮、姜套作,棉、姜套作,菜、姜套作,果树与生姜间作,粮、菜、姜间,套作六种形式。生姜间、套作生产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光能,又为生姜旺盛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立体种植形式。
1.麦田套作生姜
麦姜套作是山东很多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具体做法是:9月底~10月初播种小麦。小麦畦宽1.5m,每畦播3垄,垄距50cm。第二年5月上旬,在小麦行间套作生姜。6月上、中旬小麦成熟时,只收获麦穗,留麦秸作“影草”为生姜遮阴。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生姜。
小麦宜选用秆较粗硬、较抗倒伏的品种,以防雨季到来时茎秆倒伏腐烂,影响遮阴效果。套作姜与单作姜的播种方法不同。为操作方便,多用干播法播种,即于姜播种前,先在小麦垄间开沟,并施足基肥,基肥与土壤混匀后开沟,在沟内按一定株距排放种姜,方法与单作相同。姜上覆土4~5cm,沟内浇透水。6月上旬收获麦穗,留60~70cm高的麦秸为生姜遮阴。通常夏季雨水较多,至8月大部分麦秸已腐烂。此时可结合追肥、浇水和培土等田间管理将已腐烂的麦秸埋入土中作为有机肥料。为加固麦秸,可在小麦垄内每隔2~3m竖一木桩,在距地面40~50cm处,用高粱秸将麦秸拦腰固定。
姜播种后20~25天即可出苗。从生姜播种到小麦收获,二者共生期为30~35天;从姜出苗至小麦收获,二者共生期为15天左右。麦姜套作虽然因开姜沟会对小麦根系造成轻微损伤,但由于姜沟内施入了大量肥料而且灌水充足,可为小麦开花至成熟期补充充足水肥。麦姜共生期内姜苗高10cm左右,仅具3~4片叶,植株较小,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很少,因而在水肥供应上二者无明显矛盾。同时,麦秸为姜遮阴不仅能为姜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这种套作方式充分利用了生长季节和地力,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也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的互利关系,有助于提高种植效益,是一种很好的立体套作形式。
2.蒜田套作生姜
此模式为9月下旬播种大蒜,第二年5月上旬在大蒜行间套作生姜。大蒜收获后,需对生姜进行遮阴。10月中、下旬收获生姜。
具体方法:大蒜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在第二年春季套作生姜之前先清除大蒜田里的杂草,然后在大蒜行间及畦埂处开姜沟。施足基肥,使土肥充分混匀,于5月上旬用“干播法”播种生姜。5月中、下旬开始采收蒜薹。收获蒜薹时,部分姜已开始出苗,因此在田间操作时应特别小心,以免损伤姜芽。6月上、中旬收获蒜头。大蒜收获后,随即对生姜进行遮阴处理。从姜播种至大蒜收获,二者共生期为30~35天。从生姜出苗至大蒜收获,二者共生期为10~15天。在两种作物共生期间,大蒜可为姜苗遮阴;套作时大蒜正处于旺盛生长期,肥水需求旺盛,而套作生姜时施入的肥水为大蒜后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肥水条件,有助于姜蒜双丰。
3.生姜与洋葱套作
此模式为9月上中旬播种洋葱,10月下旬~11月初按45~50cm的垄距起垄移栽,垄高10~15cm,垄顶宽20~25cm,每垄栽2行,行距15cm。第二年5月上旬,在洋葱沟内施足基肥,“干播法”种植生姜(图4-1)。
图4-1 生姜与洋葱套作示意图
洋葱与生姜套作也可采用平畦栽培,其方法与蒜姜套作相同。收获洋葱时,生姜已经出苗,应注意保护姜苗。洋葱收获前以葱株为生姜遮阴,收获后则在姜沟南侧(东西向)或西侧(南北向)插草遮阴。
从生姜播种至洋葱收获,二者共生期为30天左右,生姜出苗后共生期为10天左右。在两种作物共生期内,洋葱可以为生姜遮阴,降低地温,减弱光照,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生姜周围环境,有利于促进生姜出苗,并为苗期旺盛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而生姜播种时施入的基肥和浇灌的底水也为洋葱后期鳞茎的膨大补充了水肥。因此,此模式下二者均可获得较高产量。
4.韭菜与生姜间作
阳畦种植韭菜畦间距离大,与生姜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如下:4月上中旬做宽1.2~1.5m的韭菜畦,进行韭菜直播或育苗,每畦播种4~5行,行距30cm,畦间距1.8m。5月上旬在韭菜畦间开沟并按常规施足底肥播种生姜,每畦间播3行,行距50cm,株距20cm,其余管理与单作相同。10月下旬,生姜收获以后,在韭菜畦北侧垒50~60m,南侧垒10cm高的土墙建成阳畦;11月上旬覆盖塑料薄膜,到寒冷季节夜间加盖草苫,韭菜于12月~第二年5月收获。3月下旬天气转暖后,拆除南畦北墙,5月上旬再在畦间间作生姜(图4-2)。
图4-2 阳畦韭菜与生姜间作示意图(单位:cm)
从生姜播种至收获,虽与韭菜共生期较长,但由于韭菜在生姜生长期间不收割或收割次数很少,从土壤中吸收水肥较少,而在生姜整个生育过程中施肥浇水量充足,为韭菜冬季生长打好了基础。因此,韭菜与生姜间作也是一种很好的种植模式。
5.果树与生姜间作
幼龄果树及进入结果初期前果树的树干较矮,树冠较小,株行间空隙地较多,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为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可考虑在幼龄果园(包括山楂、苹果和桃树等)中间作生姜。果树与生姜间作的主要方式是带状间作,即首先留出树盘,给果树生长发育以足够的营养面积,一般与树冠大小基本一致即可。冬季在果树行间深翻土地,第二年春天将土地整细整平,于生姜播种前按行距50cm开沟,施入足量的基肥,浇足底水,将种姜排放沟内,株距14~16cm,然后覆土3~5cm,其他管理与一般生姜生产相同。由于生姜种植在果树树盘以外,且果树根系较深,所以在整地和开沟播种生姜时一般不会损伤果树根系。间作生姜以后,由于生姜的覆盖作用,可以防止夏季土温过高和地面干旱对果树根系的不良影响。另外,果树为深根性作物,主要利用的是土壤下层养分,而生姜为浅根性作物,主要利用的是耕层30cm以内的土壤养分。因此,二者在养分利用上无明显矛盾。同时,种植生姜时施入大量肥水,在满足生姜生长需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有助于促进果树生长。
6.大棚蔬菜与生姜间作、套作
大棚蔬菜与生姜间、套作模式主要利用了生姜耐阴,苗期生长量小,而高秆或藤蔓蔬菜可为其生长提供遮阴环境有利条件,二者间、套作还可充分利用大棚上下部立体空间,并可实现生姜提前播种、上市,有助于提高大棚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
(1)大棚西瓜套作生姜 西瓜栽培密度小,收获期早,叶面积系数较低,对生姜生长影响较小。因此,二者套作是目前姜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西瓜多选用中早熟品种,于12月下旬在温室内利用温床嫁接育苗,幼苗3~4叶龄定植。定植前先挖宽60cm、深30~40cm的丰产沟,沟的间距以4m左右为宜,沟内填足腐熟的有机肥,并与土混匀,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圈肥10000kg、豆饼100kg、复合肥50kg。然后做成龟背畦或起高垄,也可做成大小畦。定植时间根据设施情况而定,若大棚仅有一层棚膜覆盖,一般在3月中下旬定植。若大棚内再加盖小棚,小拱棚上盖草苫,棚内再盖地膜,进行多层覆盖的,可于2月下旬定植,定植前在沟内按株行距50cm×50cm栽植两行西瓜。
西瓜定植后,注意加强温、湿度和土肥水管理。缓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不低于18℃。缓苗后白天25~28℃,夜间应不低于15℃。开花结果期白天30~32℃,夜间16~18℃。定植后浇缓苗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至伸蔓期随水追催蔓肥尿素15kg/亩。现蕾前适当控制水分,待坐果后追施膨瓜肥,每亩施氮肥40~50kg,随后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定个后可适当控制浇水。
大棚西瓜可采用三蔓整枝,即保留主茎的同时,从其基部选留两条健壮侧蔓,待主蔓果实定个后,侧蔓再留一瓜,每株结两个瓜。留瓜时可选留第二或第三雌花,以利于提高单瓜重量。为促进坐果,应在开花的当天上午9:00前进行人工授粉。
生姜栽培技术与纯大棚生姜栽培基本相同,可以在播种时将催好芽的生姜在西瓜小行中间播种一行,然后在西瓜的大行内按60~65cm的行距开沟或挖穴播种生姜,之后覆盖黑色地膜。栽培管理上,在西瓜第一果定个前以西瓜管理为重点,第一果收获后则以生姜管理为中心。
(2)大棚马铃薯套作生姜 马铃薯可选用鲁引1号、早大白等早熟品种,大棚内覆盖地膜可于2月上旬播种。播种时按65cm行距开8~10cm深的浅沟,沟内浇水,将带芽的薯块按22cm左右的株距放入沟内,随后覆土。播种完后,喷施48%的氟乐灵(每亩100~150mL)或48%地乐胺(每亩200mL)。马铃薯出苗后30~40天在薯行间沟内湿播生姜。
马铃薯发棵期、开花期结合浇水冲施复合肥20kg/亩,现蕾开花后结合浇水追施催薯肥。5月上旬前后,可根据市场及马铃薯生长情况及时收获。
生姜可于3月中旬播种于马铃薯行间,若有地膜可用刀划开后,向两侧翻开。种植沟内每亩施豆饼100kg和复合肥50kg。肥土混匀后,按20cm左右的株距播种生姜,覆土后浇水,重新盖好地膜。管理上马铃薯收获前以马铃薯管理为重点,收获后生姜的管理与大棚生姜单作相同。
(3)大棚黄瓜套作生姜 大棚黄瓜套作生姜与西瓜类似,均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套作方法:2月中旬黄瓜育苗,3月中下旬(棚内最低温度达到8℃以上时)定植。黄瓜定植的同时催姜芽,4月10~15日播种。黄瓜按大小行距100cm和50cm起垄栽培,垄高20cm,株距25cm。黄瓜行间套作生姜,行距50cm,株距20cm(图4-3)。黄瓜定植前每亩施有机圈肥5000kg、复合肥50~75kg。缓苗后在其行间开沟,每亩沟内撒施饼肥50~75kg、复合肥30~50kg,与土壤混匀后在沟内播种生姜。
姜苗出齐后,黄瓜已经伸蔓,可为姜苗遮阴。7月上旬黄瓜拉秧后结合施肥培土每亩追施饼肥75~100kg、复合肥50kg。为防止温度过高,可将大棚前部棚膜揭开通风,保留顶部棚膜遮雨,霜降前再将棚膜盖上,11月上中旬收获生姜。此模式下生姜播种期比露地栽培可提前20~25天,收获期延迟20~25天,全生育期延长40~50天,产量大幅提高。
图4-3 大棚黄瓜与生姜套作示意图
(4)大棚茄子套作生姜 茄子茎木质化程度高,无须支架,且分枝较有规律,适于与生姜套作。套作方法:1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茄子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于拱圆形大棚。按50cm的行距开沟起垄,按常规施肥、浇水,将茄子定植于垄上,株距35~40cm。4月上中旬在沟内施优质圈肥5000kg/亩、饼肥75kg/亩及复合肥30kg/亩,然后用干播法播种姜,株距20cm(图4-4)。姜苗出齐后撤去棚膜,茄株兼作姜的遮阴材料。由于茄子的分枝能力较强,易造成遮阴过重,故应选择早熟品种并采取整枝措施,只留一、二、三次侧枝,其余全部打掉。每株收获7个茄子即拉秧,随后为生姜施肥培土。10月中旬扣上棚膜,白天保持棚内温度25~30℃,夜间13~18℃。11月上旬棚内最低温度降到13℃以下时收获。
图4-4 大棚茄子与生姜套作示意图
生姜与茄子套作,二者共生期为30~40天,由于姜苗期生长速度慢,生长量小,且根系较浅,而茄子属深根性作物,因此二者在肥水利用方面矛盾不大,是一种较好的套作模式,可供北方地区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