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区规划
鸡场分区的原则是:各种房舍和设施的分区规划要从便于防疫和组织生产出发。首先考虑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尽量使其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等污染;其次要注意生产鸡群的防疫卫生,杜绝污染源对生产区的环境污染。总之,应以人为先、污为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鸡场一般可分为场前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1.场前区
图4-4 车辆消毒池
场前区包括行政和技术部门、办公室、饲料加工厂及料库、车库、杂品库、更衣消毒室、洗涤间、配电房、水塔、职工宿舍和食堂等。场前区的职工生活区应位于全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并以此地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区。场前区是担负鸡场经营管理和对外联系的场区,所处位置应与外界联系方便。大门前设车辆消毒池(图4-4),两侧设门卫和更衣消毒室。场前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来人员只能在场前区活动,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
2.生产区
生产区设置各种鸡舍,是鸡场的核心。生产区设在场前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但应高于隔离区并在隔离区的上风向。鸡舍的布局应根据主风方向与地势,按孵化室、幼雏舍、中雏舍、后备鸡舍、成鸡舍的顺序布置,也就是孵化室在上风向,成鸡舍在下风向,这样能使雏鸡舍空气新鲜,减少发病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成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传播至其他鸡舍。
3.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进行病鸡隔离、剖检、化验、处理等的作业房舍和设施,以及粪便污水处理、储存设施等。隔离区是养鸡场病鸡、粪便等污物的集中之处,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该区设在全场的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且与其他区的距离不小于50m,病鸡隔离舍及处理病死鸡的尸坑或焚尸炉等设施应距鸡舍300m以上。
一般来讲,林地养鸡产生的鸡粪可以直接作为林地树木的肥料,不用另外建设储粪池,但是林地散养鸡在育雏期需要在鸡舍喂养,鸡粪也要定期处理,因此需要建设储粪池。粪尿处理区应该距鸡舍30~50m,并在鸡舍的下风向。储粪池可设置在多列鸡舍的中间,靠近道路,便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储粪池和污水池要进行防渗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