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般将脱温前的小鸡称作雏鸡,由于雏鸡生长速度较快,故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加之出壳不久的小雏鸡羽毛稀疏、抗病力不强,故对温度、环境卫生等各种外界条件要求都很高。因此,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1.饮水
雏鸡进入鸡舍30min后开始饮水,第一周应饮用温开水,并保证饮水线和饮水器的洁净,注意观察饮水器的高度是否合适,以便于及时调整(图6-10)。
图6-10 适宜的饮水器高度
2.喂料
雏鸡生长速度快,食量也很大,为满足生长需要,在10日龄前每天需要喂6次(其中夜间喂1次),10d后可减1次(日喂5次)。喂料量以能吃完、不浪费为宜。
3.断喙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断喙不但可以防止啄癖发生,还可节约饲料5%~7%。断喙要选择有经验的工人操作,如果断喙不当,易造成雏鸡死亡,生长发育不良,均匀度差,产蛋率上升缓慢或无高峰等后果,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断喙采用断喙器,即用烧红后的电烙铁或铁片烧烙(图6-11),原理都是通过高温金属片把喙尖切(烙)下,并在刀片上灼烧2~4s,以防出血(图6-12)。
雏鸡断喙时间在7~10日龄较为合适,用断喙器将鸡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指鼻孔到喙尖的距离),如图6-13所示。断喙前后2d要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和维生素K,起消炎和止血作用。断喙后要将饲槽中饲料的厚度增加,直到伤口愈合。断喙要在鸡群健康的状况下进行,以防更大的应激。
图6-11 断喙器
图6-12 灼烧
图6-13 断喙后的雏鸡
4.日常管理
(1)温度要适宜 购进刚出壳的小鸡,第一周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2℃。调控好温度,不要光看温度表,认为达到了鸡群所需温度就合适了,而是要根据鸡群的状况表现来确定所需温度。表现:①温度正常时,雏鸡均匀分布,无明显扎堆现象,睡态伸展舒适,行动悠闲自在,食欲旺盛,饮水正常,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②温度低时,雏鸡靠近热源,并发出“叽叽”的叫声,互相挤压,缩颈弓背,羽毛蓬乱,眼半开半闭,身体发抖,行动缓慢,食欲差;③温度高时,雏鸡精神不振,远离热源,呈分散状,大量饮水,张口呼吸,食欲差,羽毛蓬乱。
(2)鸡群密度要适当 若密度过大,不利于吃料、饮水和自由活动,势必会影响生长。密度过小又会浪费能源,不利于取暖保温,因此,鸡群密度要适当。一般以吃食、饮水要求都能满足,有一定活动空间为宜。随着日龄的增长还应及时扩群(图6-14)。
图6-14 鸡群密度图
(3)光照要求要合理 育雏室要有充足的光线,平房最好安装玻璃门窗。楼房或其他育雏室的南向应有窗户,尽量让太阳照入。光线太弱的育雏室应安装电灯,但功率不能太大,一般应为小灯多点安装。光线过强会发生恶癖,太暗则不利于吃食、饮水和饲养人员对鸡群的观察。一般育雏室以35lx为宜(表6-1)。
表6-1 不同阶段的光照需求
(4)要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雏鸡新陈代谢旺盛,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排出的粪便产生大量氨气,这些不良气体如果蓄积过多,就会对雏鸡生长不利,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舍内缺氧,甚至引起雏鸡死亡。氨气浓度高于20ppm(1ppm=10-6)会引起肺水肿、充血和其他疾病,浓度更高时会刺激黏膜,引起流泪,流鼻液,并诱发上呼吸道疾病,所以氨气应控制在10ppm以下。因此,育雏舍应注意通风换气。设有对流窗的要定时开窗换气,无对流窗的应使用风机定时换气。但同时应该注意进气不能过大,也不能让室外凉风直吹到鸡身上,以防突然降温引起雏鸡着凉感冒。
(5)要按时防疫 育雏阶段的防疫工作很重要,必须按时防疫,为后期饲养打下良好基础。推荐免疫程序见表6-2。
表6-2 推荐免疫程序
注:以后每两个月饮水免疫一次新城疫Clone30株。每2~3个月注射一次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9亚型疫苗。